吉首: 四个“突出”小平台抓出大成效

今年来,我市在湘西州纪委监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以下坚持为“村群”)工作,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和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监督能力,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从源头防范和化解信访问题,倒逼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目前村群已形成了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公示公开、接受信访举报、提供便民服务、妥善舆情处置五大工作重点。
一、突出总体布局,上下联动增强“推动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村群工作,市委常委会、市纪委常委会多次研究村群工作并听取专题汇报。市、乡两级均成立村群工作领导小组,市级明确了各联席成员单位人员和工作职责,市村群办设在市纪委监委,进一步强化市级层面领导管理。
二是强化组织管理。建立了“吉首市乡镇(街道)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管理群”和联席单位工作群,第一时间在群里传达上级最新要求,统筹指导全市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工作。各乡镇(街道)均成立了村群办,负责辖区内的村级微信群,实行管理员专人专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是强化组织考核。全市将村群工作考核纳入到全市绩效、党建、驻村、平安建设考核中,同时分市、乡、村三级制定了村群工作考核细则,进一步强化了考核的针对性,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机制管理,全面覆盖扩大“影响力”
一是建好群。吉首市按照“一村一群、一户一人”的建群模式,在全市11个乡镇(街道)144个村(社区)中共建立161个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大的村和社区建立2至3个群),入群总人数达44570人, “一户一人”入群率已达84.4%。
二是用好群。2019年以来,我市“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共开展宣传教育48130次,公示公开29项权力清单内容11618次,提供便民服务7426次,处理舆情601起。由群管理员在村微群内收集群众诉求,属于村一级权限的,第一时间解决;超过权限的上报逐级解决。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破解了基层监督难的问题,村微群服务群众的作用逐渐增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得到提升。
三是管好群。全市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纪(工)委、组工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级纪检员、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民警、法律顾问等实名入群。每月群内数据收集已经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每月5日前由各乡镇(街道)村群办上报上一月的村(社区)数据统计表格和问题收集台账,形成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留存管理。
三、突出宣传引导,压实责任增强“执行力”
一是积极对外宣传。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宣传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部署要求,提高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对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工作的知晓度、认可度与参与度。中央、省、州、市级多次宣传湘西为民微信群工作,2019年湖南交通频道“清风侠在路上”报道了我市村微群工作。
二是公示公开成为常态。各村(社区)在群内积极发布便民信息、扶贫工作动态,公示公开村务。比如,2018年底,乾州街道竹园社区等大部分村群都在群内发布2019年城乡居民医保微信参保缴费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得到群众的点赞。
三是巡群督查成为常态。市村群办每月均开展巡群督查,对责任落实不力,工作推进不实,数据台账收集不按时、不准确、不完整上报的乡镇(街道),由市纪委监委进行约谈。
四、突出融合模式,创新载体加大“渗透力”
一是通过市乡纪检监察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村级检监察员的“探头”作用。市乡纪检监察一体化管理统筹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纪检监察人员,各乡镇(街道村群办管理人员多由村级纪检员担任,同时联系各村(社区)时刻关注微信群中动态,及时收集、整理微信群反映的问题。
二是将“线上微信群+线下月例会”紧密结合。我市对月会召开流程、参加人员、讨论事项、公开内容及公开方式作了明确要求。目前,全市所有村(社区)已按照要求有村权监督月例会,并将结果“双公开”到湘西为民村级的微信群和村务公开栏中,发挥“线上微信群+线下月例会”的村权双监督作用。
三是探索与网格化相融合的问题处理新模式。为了将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中收集的民情诉求更及时、高效的进行处理, 2019年8月将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工作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相融合,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力量,形成处理微信群中问题的联动机制,大大缩短了向各级各部门领导请示汇报和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时间和流程,更快更好地解决了老百姓身边的问题。截至目前乡镇(街道)共上报158件案件,立案104件,结案83件,结案率79.81%。(吉首市纪委 监委 吴羽铠)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