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安化:6万余元集体生态公益林资金有了“归宿”

“6万余元集体生态公益林资金未过村账,多年由老党员代为保管。”近日,安化县大福镇村级财务专项整治小组督促整改了这一问题,让这笔生态公益林资金有了“归宿”。
11月21日,大福镇村级财务管理专项整治小组在该镇梅溪村听取相关负责人汇报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时,一笔生态公益林资金引起了工作人员注意。据其介绍,原梅溪村马家片有一片集体生态公益林,从2015年开始,每年财政拨付下来的生态公益林资金,都由原马家村老支书刘某代为保管,由于每年资金数额不大,刘某为节省麻烦,一直拖着没发。
经核实,2015年至2018年马家片收到上级拨付的生态公益林资金和退耕还林资金共结余67073元,该项资金未纳入村级财务核算,属账外账的违规资金。
“要在最快时间内把截留的生态公益林款发给群众,并召开党员组长会议,让群众知晓资金的来龙去脉和使用情况。以后资金发放时,务必让每位群众签字按印,务必将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公开。”镇专项整治小组对梅溪村村委提出批评教育和整改要求。
11月22日,梅溪村村委在马家片召开清退会议,将结余的生态公益林资金全部发到到群众手中。
“当初也是为了方便,以为替群众管钱是做了一件好事,却没有想到违反了财经纪律。”刘某深刻检讨。
“将集体资金存放个人处,且不知已经违纪,暴露出部分村干部法纪意识淡薄,折射出的是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存在漏洞、制度执行不规范。”安化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不仅要解决制度层面问题,还要加强对农村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及法律知识培训,强化压力传导,促进村级财务规范运行。(安化县纪委监委 阳艳妮 聂英栋)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