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苏仙区:脚踏实地访民情,用心用情解民忧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3-13 16:38 来源:三湘风纪网

  天色已暗,吃完晚饭,像往常一样,我带着《民情日记本》下村走访群众。这已是深冬的季节,路上雾气弥漫,能见度很低,我小心翼翼驾驶车辆朝栗木水村驶去。

  市、区纪委开展基层纪检干部包片包村排查矛盾工作以来,我一有时间就会到村子里去转转,因白天老百姓外出做事,很难碰到人,所以一般我都是晚上到群众家里坐坐,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诉求。

  到达栗木水村已是晚上7点,平时20分钟的路程因为大雾天气走了近1个小时,村委会的灯还是亮的,村支两委的干部还在为迎接脱贫攻坚省检加班。简单部署近段时间的工作安排后,我和一名驻村干部就入户走访了。

  驱车来到栗木水村涝汾组,径直来到贫困户曹伟怀家,一到他家门口,整个房间的臭味扑面而来,来到卧室,一个80多岁的老人瘫坐在床上,床边上的还有一碗没吃完的剩饭,透过微弱的灯光仔细观察曹老,外套沾满了油渍,满脸白色络腮胡似乎好久没修剪过,少了点老人的慈祥,更多感受的是老人的无赖和酸楚。顺手拿个凳子坐在他旁边,表明了来意之后,渐渐地进入了话题。“感谢党委政府对我的帮扶,给我盖了新房子,吃上了低保,各种补助都落实到位了,让我能吃得饱穿得暖。”曹老激动地说道。但在交谈中发现曹老过得并不幸福,曹老膝下有两个女儿,因为小时候对女儿有所亏欠,父女之间心结难以解开,曹老因为身体原因,生活暂时不能自理,一直是村里请组上的村民帮忙料理生活起居,两个女儿也是疏于关心,心中缺少亲情的关爱。“年纪越大,越渴望得到亲人的关爱,现在卧病在床,多么希望回到女儿身边。”曹老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地说道。得知老人的“心事”后,我如实记录了下来。

  回到单位,想起曹老的“心事”如鲠在喉,难以入睡。第二天一大早,我联系栗木水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让他们及时与他两个女儿联系,做工作叫她们回村协调处理赡养事宜。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努力下,两个女儿答应回村协调曹老的赡养问题。

  协调会当天,大女儿从上海专程赶回,和小女儿一道在郴州买了新衣服、水果、食物等回到了村委会,我已早早在村委会等候。在协调会上,我义正言辞地对曹老的两个女儿说:“百事孝为先,不管小时候父亲对你们如何,父亲永远是父亲,是血浓于水、割舍不掉的父女情,现如今父亲年老多病,正需要你们照顾的时期,你们要摆正态度,依法担负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两个女儿都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沟通和协调下,最终达成协议,曹老由二女儿接到家中照料,两个女儿每月各出1500元赡养费,曹老需住院由两个女儿轮流照顾,确保曹老有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几天后,驻村工作队长在微信工作群中发来了曹老被接走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中曹老露出了笑容,我想这是我见过最美的笑容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于群众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自觉践行孝道,是我们作为儿女的基本要求。作为基层纪检干部,主动上门去了解群众困难,尽力去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多俯下身子走村入户,争做排查矛盾的“排头兵”,以党风促民风,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和村支两委的工作主动性,保障人民切身利益,增进群众幸福感。(苏仙区纪委监委 阳祖龙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