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省纪委省监委驻市场监管局纪检监督组: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提供宝贵经验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3-25 16:06 来源:三湘风纪网

    历经多年的脱贫攻坚实践,笔者认为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未来可鉴之。
    经验一,坚持规划先行的脱贫理念可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宏伟战略,必须着眼未来,统筹谋划、科学规划、精准策划,力求赢在规划。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国家层面率先研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开宗明义,旨在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目标明确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对象范围和工作机制;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的规划,并随着精准扶贫方略的实践逐步完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借鉴坚持规划先行的工作理念,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城乡结合、城乡统筹,因乡制宜、因村制宜,绿色环保、生态优先的原则,突出时代特点、体现民族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力争规划一个成功一个,成功一个影响一批、带动一片,让科学合理的规划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奠基石。规划中,要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防止照搬照抄、敷衍应付,避免走重复建设的老路、也要避免走标新立异的歧路。
    经验二,坚持干部驻村帮扶的模式可鉴。行政村是我国最基础的行政管理单元,是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覆盖的“前哨阵地”。精准扶贫方略提出后,各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由组织和扶贫部门牵头,组织动员省、市、县、乡四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派驻扶贫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驻村帮扶模式不仅坚强了贫困村党的组织,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懂政策、懂基层、懂群众工作的优秀党员和干部,我们党的基层堡垒得以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工作基点在农村,与精准扶贫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各级可认真总结脱贫攻坚驻村帮扶的成功实践,在坚持中传承,在传承中完善;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进一步优化驻村工作力量,将那些既懂农业农村工作,又有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引导他们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领广大群众建设乡村、扎根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同时,组织和人事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大学生到乡镇去、到农村去,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磨练意志,贡献青春,用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成就梦想。
    经验三,坚持挂图作战督战的思路可鉴。精准扶贫之初,全国有9800多万贫困人口、12.8万个贫困村、832个贫困县,按照当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采取同步走,实现齐步,显然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统筹区域内脱贫攻坚任务,坚持分类施策、分批推进,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脱贫攻坚路线图、确定时间表、签订责任书记,坚持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挂图作战督战,着力解决脱贫工作中扶持谁、怎么扶、如何退等系列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人财物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保证了脱贫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范围更广,任务更重,周期更长,要求更高。各级党委政府可学习借鉴脱贫攻坚挂图作战督战思路,深入研究,全面摸清区域内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底子,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建设标准,将任务科学细化分解,明确到乡到村到年度。具体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任务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把握时间节点,全方位抓好工作落实。同时,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最大程度盘活生产要素,着力突破制约乡村振兴资金瓶颈,确保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任务。
    经验四,坚持部门合力攻坚的举措可鉴。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立足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工作标准,紧扣行业部门职能职,明确了脱贫攻坚任务和职责。各级各部门既坚持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又坚持“谁家孩子谁家抱”,谁的问题谁负责,攻坚力量得以聚拢,攻坚成效得以体现,扶贫部门“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在聚合中转身,全国“一盘棋”的格局全面形成。乡村振兴相比精准扶贫,其工程更为宏大,对象更为广泛,工作更为复杂,不仅覆盖农业农村,还触及乡镇建设;不仅涉及第一产业,还将延伸至二、三产业,单纯依靠某个部门、某个行业无法完成。乡村振兴的战略性质,决定了任务的多元性和行动的统一性,迫切需要统筹和聚合行业部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行业部门工作责任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成败,务必心怀全局,服务大局,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思想。纪检监察部门对协同配合不力、组织领导不力、责任落实不力而迟滞行动、影响全局工作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经验五,坚持东西扶贫协作的做法可鉴。东西部扶贫协作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我党共同富裕政治理念在当今时代的生动实践。东西扶贫协作既从经济上给予支持,又从技术上给予指导;既在人才方面开展交流,更在思想领域全面交融。以东部发展优势弥补西部发展短板,以东部先发优势促进西部后发崛起,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仅成为缩短东西部差距的加速器,更激活了西部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策和制度优势没有变,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变,东西部资源优势互补的主要特征没有变;变化的是东西部广大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为开展乡村振兴东西协作提供了更坚实的平台和更广阔的舞台,东西协作的前景十分美好。
    经验六,坚持开展最严考核的行动可鉴。考核是最有力指挥棒。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2016年正式开始,中央采取多形式、多渠道逐年对各级党委、政府实施最严格的脱贫改坚成效考核,约谈排位靠后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效应和社会反响,极大地促进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乡村振兴作为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其地位重要、意义重大。乡村振兴建设周期长、时间跨度大,易容出现消极懈怠的情绪、急功近利的思想、急躁冒进的做法。检验各级党委政府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效,可借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成功实践,针对乡村振兴的特点,深入研究、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考核验收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着力解决考什么、怎么考、考核结果如何运用等具体问题,让严格地考核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成为检验干部能力水平的“试金石”。(
省纪委省监委驻市场监管局纪检监督组 匡光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