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桂阳:“吐出来”的危房改造款

“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吞’了的危房改造款终于‘吐出来’了……”发现28000元的危房改造款终于进账成功后,周某激动地走进桂阳县塘市镇纪委。
事情还得从2019年7月底一天的走访说起。那天,桂阳县纪委第一片区工作小组在桂阳县塘市镇溪岗村进行作风督查,一名男子匆匆跑进来。
“我的危房改造款几年了都还没有收到,是不是你们干部给‘吞’了?”他激动地说道。 “别急,坐下来慢慢说,如果真有人‘吞’了也一定让人给‘吐’出来。”我们一听,便安慰道。
“反映好几次了都还没有结果,建房的钱都是我借来的,家里就等着这钱过日子,怎么能不急?……”
我们聊天中了解到,男子姓周,是桂阳县塘市镇溪岗村村民,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原来的老房子已严重开裂不能住人,所以他于2017年就申请了农村危房改造,新房也在2017年建好了,验收也通过了,但是危房改造款却迟迟未到,之前也向村干部和镇危改办反映过几次。
2019年8月初,桂阳县第一片区第一工作小组收到桂阳县纪委交办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季一专题”问题线索。问题线索中提到桂阳县财政局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中发现,塘市镇罗塘村周某误领56000元危房改造款的问题。
这就奇怪了,溪岗村的周某和罗塘村的周某竟然同名同姓,更神奇的是溪岗村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周某,建房两年了一直未收到危房改造款,而远在罗塘村的周某从未申请过危房改造项目,却先后两次收到共计56000元的危房改造款?这两个问题线索是否有联系?
带着疑问,第一片区工作人员来到塘市镇危改办进行查询相关资料,资料上显示溪岗村周某的危改资料已上报,但为何没有收到危改款呢?
经过细心比对后发现,原来上报资料里面的农户代码是错的,危改资料里把罗塘村周某的农户代码错填为溪岗村的周某的农户代码了。果然这两个问题线索就是同一个问题。
经调查核实后发现,原来2017年时任危改专干曹某在查找和填报农户代码时,由于工作不细心,将罗塘村村民周某的农户代码误填为溪岗村村民周某的农户代码了。一个农户代码就对应一个粮食直补账号,所以粮食直补账号也相应的变成了罗塘村周某的了。2018年,溪岗村周某眼看着其他人的危改款均已到位,而自己的却杳无音信,所以着急地将事情反映给了村干部和镇里危改办。接到反映后,镇危改办曹某又将溪岗村周某作为2018年度新增危房改造对象进行了重新上报,由于一直没有发现溪岗村周某的农户代码是错误的,所以资料上填报还是2017年的农户代码,最终导致塘市镇溪岗村周某危房改造款28000元被误打入罗塘村周某账户两次,共计56000元。
2019年10月,该笔错发的危房改造款已追缴并发放给了真正享受政策的罗塘村周某,同时对塘市镇危改专干曹某进行了诫勉谈话。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一路走来,部分人渐渐地失了初心、丢了使命,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退化,对待工作不认真,不愿担当、不想作为。上报危房改造资料是关乎群众利益的民生大事,如果工作不细心,敷衍了事,就会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仔细把好关,守好门,真正为群众谋福祉。(桂阳县纪委监委 廖竹 曾井梅)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