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安化:寻找“失踪”的社保金

2019年4月,安化县江南镇天门村村民封敏玖听人介绍,说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监督平台上查询自己缴纳的社保金情况。他想起两年前自己补缴了一次社保,于是想试查一下。但因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就请安化县农保所工作人员帮忙。
这一查,可就查出了问题——他补缴的2.4万元社保资金并没有进账!
封敏玖焦急地找到了江南镇人社中心进行复核,但回答还是一样,账户没有补缴记录。
“可我这里有缴款单子!”封敏玖拿出了一张签有“王某”名字的缴费明细表,证明他确实补缴了社保。
既然有字据,那这笔钱到底去了哪儿?江南镇纪委受理举报后,意识到其中可能藏有其他猫腻,在征得县纪委同意后,立即启动片区协作,与县纪委县监委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王某展开深入调查。
原来,2017年11月21日,封敏玖到江南镇人社中心补缴自己及妻子两人2012年—2017年共计6年的社保资金2.4万元,由于没有正式收据,负责新农保工作的王某就在表格形式的缴费明细单上签署了“今收到封敏玖现金贰万肆仟元整,用于缴纳养老保险”的意见,并签名盖章。
收到这笔钱后,王某并没有及时缴入封敏玖的社保账户,而是一直以现金的形式放在自己身上,直到一个月后才将2.38万块钱存到了一张尾号为5839的信用社卡上。而这张卡却是王某自办的私人卡。
“人社中心没有公家账户,2013年我办了一张尾数为5839的信用社卡,用这张卡存放农保资金,大批量缴费的农保资金通过这张卡进出,我的一些私人钱也放在这张卡上。”王某说道。
由于账户没有公私分离、卡密也是一人保管,群众缴纳的社保资金俨然成了可供私人随意取用的“提钱库”。
“期间我用这笔钱还了一万块钱欠款,还借了钱给亲戚,又断断续续在这个卡里取点钱作为日常生活开支,有时几十块,有时几百块……”这时候,王某已经完全忘记要给封敏玖缴费的事情了,等他记起的时候,卡内余额仅剩14.19元。
“当时我身上没钱,就想社保钱下来或者别人来交钱的时候我再把这笔钱补上。”但由于王某多次从账户挪钱,而欠款又不能及时回笼,导致亏空越来越大。
知道封敏玖到人社中心质询后,王某心中慌张,自知事情严重,于是四处联系亲朋好友想要补救。2019年5月,王某父亲王某辉将2.4万元转到了王某账户上。王某收到钱后,匆忙对封敏玖夫妇的社保资金进行补缴。
但这并不能掩盖王某的违纪行为,随着调查组对问题线索的深挖细查,王某贪污、挪用社保资金等一系列“微腐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2019年12月13日,王某受到留党察看二年、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我所做的事情对政府形象造成了不好影响,让人民群众利益蒙受了损失,我感到十分羞愧和后悔。只有勤恳工作才能弥补我的错误。”今年3月,在组织的回访教育下,王某诚恳地说道。(安化县纪委县监委 阳艳妮)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