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着力抓实“三好”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2019年,群众身边‘微腐败’及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立案116件,党纪政务处分78人,组织处理267人,追缴违纪资金185.08万元,退还群众资金110.99万元......”常宁市纪委监委2019年脱贫攻坚监督工作总结中晒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9年,常宁市纪委监委紧盯扶贫工作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聚焦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拨付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着力抓实“三好”,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实效,确保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一是打好综合监督“组合拳”。综合运用信访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互联网+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形式,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中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通报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拓宽信访来源,在巩固“信访网电”传统举报渠道的基础上,变坐等来访为主动查找,注重从领导下访、接访及巡察监督、派驻监督中进行摸排、发现和收集举报问题线索,全年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26起,受理群众举报198起。强化明查暗访,开展扶贫领域常态化督查、不定期暗访,深入一线精准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先后查处文体广新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履职不力,洋泉镇陈桥村计生专干谷某凤扶贫工作不认真、不负责、走访流于形式等典型案例。发挥巡察“前哨”作用,部署产业扶贫和危房改造资金机动式巡察,围绕中央、省委、衡阳市委和常宁市委精准扶贫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聚焦各职能部门、乡镇扶贫项目申报、审批、验收和资金拨付等环节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入开展专项巡察,发现各类共性问题24个。持续通报曝光,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频次和力度,全年共下发典型案例通报12期13件,曝光26人。发挥大数据作用,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数据比对发现17名户口注销人员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是用好专项整治“惩腐剑”。聚焦“六大问题”,先后部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季一专题”、涉农资金专项检查等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行为。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力度,压紧压实市乡两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扶贫部门监管责任、纪检监察监督责任,强化追责结果运用,倒逼工作落实,共查处253人,立案56件,党纪政务处分33人,组织处理220人,追缴违纪资金81.8万元,退还群众资金51.93万元。围绕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四个专题,扎实开展“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发现问题110个,查处19人,退还群众资金10.05万元。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检查,持续聚焦发力,突出“以下看上”,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涉及问题资金600余万元,下发整改通知书24份,提出整改意见72条。
三是织好规章制度“长效网”。结合日常监督发现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违纪原因,查找制度漏洞,督促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权力运行。督促完善、出台《常宁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常宁市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2019-2020年)》《关于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关于调整全市部分单位开展驻(联)村帮扶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加大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细落实。2019年,圆满完成7028名贫困人口脱贫、1986户“四类对象”危房改造;消费扶贫、闲置公房改造得到湖南省扶贫办充分肯定;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得到国务院扶贫办推介,被纳入全国5个录入试点县。(常宁市纪委监委 周晓华 徐三贵)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