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澧县:身残志坚 铺就家门口的就业路

“感谢党中央的好政策,感谢村支两委的关心支持,我今天又有了一份保洁员的新工作,年工资有6000元。”3月27日上午,当澧县小渡口镇竹天湖村2组村民姚大华与村环境协会签订为期一年的保洁员合同后感动不已。
姚大华是我从前年起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九年前就患上肺动脉栓塞导致双腿行动不便,近两年,愈加严重,更是干不了重活。其上有年过7旬的父母,下有小孩正读高中。旧历年前,妻子与他离异,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他一人头上。年过5旬又有疾病的姚大华肯定不能外出打工了,那么意味着一家人就没有了收入来源……2月初,我与姚大华的电话回访中了解到他的近况,令我非常着急。
扶贫先扶志,必须首先让姚大华自力更生,精神振作起来。针对他家4个贫困人口的实际,怎么让他家增收不返贫?我因地制宜为他精心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大华,你首先去医院鉴定一下,看双腿严重到什么程度,如果达到残疾标准就办个残疾证,安心在家找事做,最好买个电动三轮车,在家门口对面公路附近摆水果零摊。”我和姚大华商量。
“这个想法好,我们竹天湖村的草莓、葡萄种植面积大,我家离小渡口集镇只有一公里,水果进货很方便,家门口公路是省道,车多人多,摆水果摊每个月挣个二千元的收入应该没问题。”听了我的建议后,姚大华高兴的像个孩子,说着一串的优越条件,憧憬着美好未来。
心动不如行动,3月16日,我带他到县人民医院通过残疾鉴定,然后在县残联办证窗口办证,用大半天的时间办好了肢体三级残疾证。拿到证后,姚大华在家创业信念更坚定了,立马去选购电动三轮车、电子秤、水果筐等摆摊用具。
水果摊开张后,姚大华对我说:“李书记,每天都有几十到一百多元的利润,但一早一晚还是有空闲时间,能不能给我在附近找个保洁员的事干?”我迅速与竹天湖村总支部书记李寿勇联系,正好有一个片的保洁员3月份到期,并主动放弃续签合同,姚大华成了最佳人选。
“李书记,我现在白天摆水果零摊,一早一晚打扫村级主干道卫生,天天有事做,有钱赚,腿病心病都好多了,没想到我这个残疾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创收,并且有了两份工作。”姚大华在打给我的电话中自信地笑个不停。(澧县纪委监委 李章斌)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