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靖州:扶贫路上 当好扶贫政策的“落地者”

青瓦木房,门前屋后干净整洁,村路宽阔相连,有几只母鸡“咯咯”地叫着,打破了这片宁静,这里就是靖州坳上镇大开村二组村民唐昌梅的家。
“我大老远就看到你们的车来了,特意站在这里等着,就想说声感谢。过去,你们多次想办法给我解决家里的困难,现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你们又多次免费送来油和米,好人啊,一定会一生平安,你们啊,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自己......”唐昌梅有些哽咽的说道。
“唐姨,没关系,这些物资全是国家的‘好政策’指明要给你们的,我们啊,只是简单的进行‘传递’送上门,你们好好的,我们就放心,党和政府就放心。”靖州坳上镇纪委副书记、大开村联村干部匡建华对唐昌梅宽慰道。
唐昌梅,今年76岁,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是村里的贫困户。其丈夫去世早,她独自将两个孩子拉扯大,遗憾地是大儿子腿瘸,小儿子精神残疾。考虑到小儿子情况特殊,所以她就跟着小儿子生活,还想尽办法给小儿子娶了个智力二级残疾的媳妇,生了两个孙子,以前日子过得非常窘迫。
“那时候,真的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天一亮,就愁着今天的开支怎么来。”那些日子,让唐昌梅很迷茫、很痛苦,感觉就像看不到希望,特别是当儿子发病,送去怀化救治的时候,感觉生活太难了。唯一的期盼就是望着两个孙子早点读完书,早点找到工作,早点能分担家里的重担。
唐昌梅一家的生活转机似乎是从“精准扶贫”开始的。扶贫干部针对唐昌梅一家“量身”制定了帮扶方案。
2017年7月,扶贫干部匡建华给唐昌梅儿子与儿媳补办了残疾证;2018年恢复唐昌梅的全家低保,并进行兜底保障。2018年,唐昌梅的孙子顺利考上湖南科技学院,扶贫干部多次协助唐昌梅申请临时救助、“镇里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补助资金”和湖南省统一战线“泛海助学行动”资金,减轻些许她们家的负担......
经过精准帮扶,唐昌梅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盼。“现在大孙子读大二了,还有两年就快毕业了,到时候肯定能够资助妹妹读书,分担起家里的重担,同时也能够回报社会了。”唐昌梅激动地说。
“我们要做好扶贫政策的解说员,更要做好政策的落地者,让贫困户真正受益,真正脱贫。”匡建华坚信,在精准帮扶下,像唐昌梅这样的人,会生活的越来越好。(靖州县纪委监委 曾必文)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