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武陵源区:我的一次结对帮扶

2019年冬月间,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我和同事们乘车来到天子山街道黄河村,深入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黄河村是武陵源区最偏远的一个贫苦村,距区政府两个多小时车程,海拔较高,气温常年较平地均温低2摄氏度左右。武陵源区纪委监委机关结对帮扶该村已三个年头,这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我的结对帮扶户老甄,一家四口,老甄及老伴都已67岁,上还有一个94多岁的老母亲,儿子因病去世,儿媳再婚离开,留下一个孙女。老甄有岩匠手艺,平时在本乡本土打些零工,农忙时节,和老伴干些农活。尽管俩夫妇很勤劳,但一年的收入,只够维持家里日常开销。
来到老甄房屋前的天塔里,见他穿着旧薄的棉衣,正在屋檐下的台阶上劈柴,我叫了声“老甄”,他放下手上的家务活,高兴地将我迎入家中。老奶奶在火坑边烤火,老甄老伴正在灶上煮猪食,见我进门,边和我打招呼,边提椅子让我坐下烤火。我们围着火坑,象亲人一样拉着家常的同时,我为他家一年的收入进行计算,并宣传相关的帮扶政策。半个小时后,我要走了,老甄一家将我送至屋外,开心地和我道着别。我走出很远后,还看见老甄站在屋檐下,望着我的方向挥手,他身着旧薄棉衣的身影在我眼中越来越模糊。
腊月的一个周末,我陪老婆逛街,看到衣服店子里售卖棉衣,脑海中又浮现出老甄穿的那件旧薄棉衣,便按着老甄的身材买下一件。
临近春节,我再次来到老甄家进行帮扶走访。老甄家在做豆腐,他正一大桶一大桶地将磨好的生豆浆水倒入灶锅中煮。看我进来,一家人很高兴,老甄要将我领到火坑屋里坐,我执意在灶前坐下,望着灶孔内燃烧的火焰,感觉特别暖和。我不时往灶里添加柴禾,不时询问家里年货的准备情况。时间过得很快,走访结束要返回了。临走前,我将购买的棉衣递到老甄手中,他再三推辞,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收下了。一家人真诚地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返回路上,和同事们谈起老甄家的情况及他推辞棉衣的事情,大家觉得像老甄这样的贫困户越来越少。扶贫工作开展这么多年,有些贫困户还在“等、靠、要”,存在很多依赖思想,还需要我们做“扶贫先扶志、先扶智”的工作,他们认为党和政府给予他们的帮扶政策措施理所当然,他们在乎的是党和政府给他们钱物的多少,并已无感恩之心。而我眼中的老甄,是那样的“坚强”、“勇敢”、“感恩”。
我不禁再次心生感动,默默祝愿老甄一家身体健康、平安幸福!(武陵源区纪委监委 谷和兵)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