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冷水滩:贫困村种下“致富果”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4-22 15:35 来源:三湘风纪网

     4月7日上午,冷水滩区纪委监委派驻区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李青松带领组员一行三人不打招呼、直奔一线,来到区法院帮扶点杨村甸乡沙子坳村开展扶贫督查。
    “老人家您身体怎么样?家里是贫困户吗?”车刚停稳,看到村口两位老人正在院子里喂鸡,督查组走近表明身份后问道。
    “我们家不是贫困户,自己种点地生活也好过。不过今年我儿子受疫情影响没有出去打工,在村里的瓜蒌扶贫基地做事,不知道这个扶贫项目靠不靠谱,效益怎么样?”老人姓杨,今年75岁,得知督查组来意,杨大叔打开话匣子,向督查组同志透露了心中的疑虑。
    “今年情况是有些特殊,但也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关于瓜蒌产业的问题我们会进一步加强监督,让你们放心。”李青松一边记录下问题,一边鼓励杨大叔。
    走访完几户人家,李青松发现有不少村民和杨大叔儿子一样在村里的瓜蒌栽培基地做工,这引起了督查组的好奇,于是,督查组一行径直来到瓜蒌地里一探究竟。
    “每年开春后的三四月份,是种植瓜蒌最忙的时候,我们动员了很多在家的村民来做事,还是人手紧张,我们也来帮忙了。”督查组一行来到瓜蒌基地发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袁晖带领扶贫队员们正忙着和村民在地里一起除草、翻地、播种瓜籽。
    “沙子坳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种植瓜蒌适合吗?效益有没有保障?”李青松开门见山地问道。
    “瓜蒌的果皮、果子、根茎都是上好的中药材,这次疫情的中药配方其中就有一味出自瓜蒌根。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全身都是宝,是‘致富果’嘞!”通过交谈得知,原来扶贫队和村“两委”为了搞瓜蒌产业,经过多方打听、反复研究才知道沙子坳村的气候、地形、土质和安徽一些因种植瓜蒌而致富的贫困村十分相似,并且瓜蒌效益好,带动性强,种植技术也相对简单,是脱贫致富的不二之选。
    “想搞产业发展哪有那么容易,以前大多数村民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村民的土地都是紧挨着,十亩地就得做十多户家庭的思想工作。多亏袁队长和乡干部们一起做工作,我也是先被他感动了,后面‘追随’他搞瓜蒌的。” 送道路沙子经过瓜蒌地的村支部书记阳映军不自主插话道。
    “村民也是对瓜蒌种植情况不熟悉,不清楚要需要多大的投入,能产出多少效益。”督查组人员表示。
    “确实是这样。我们采取的是订单农业式做法,前期先种植了150亩,村集体平均每年可以得到收入40万元左右。其中,村民不光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可以拿到每亩田园管理费700元,超产还有奖励。”说起效益,袁晖信心满满。
    “发展产业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公示公开工作,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坚定村民产业致富的发展信心,让大家齐心种好这个‘致富果’!”随后,督查组人员到村委会仔细查看了瓜蒌基地管理合同、“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临走时嘱咐村主干和扶贫工作队严格按照政策合规使用扶贫资金,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发挥出扶贫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冷水滩纪委监委 陈友军 陈雨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