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石鼓:贫困户家里来了“衡阳群众”

“梁大爷,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啊?今天我带人来帮您家里搞卫生了,他们也有些问题跟您了解下.....”石鼓区纪委监委的几名工作人员在驻村工作队邹队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角山镇旭东村贫困户梁光烈家里,一边开展志愿服务,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一边向贫困户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扶贫监督。
“梁大爷,您家这路修的蛮好啊,水泥路都直通家门口了,总共出了好多钱啊?”区专治办的工作人员问道。
“这水泥路确实修的可以!就是去年修的,前面那一段到组里的路是村里修的,到我屋这一段我只出了2000多块钱,其他都是上面补贴的。”梁大爷说起门前的水泥路很高兴。
“水泥路修好了,那您家里喝的水怎么样呢?”工作人员一边打扫梁大爷家的前坪,一边继续问道。
“喝水的问题也解决了,这件事村里和邹队长很上心,去年还专门到了我家里,关心我老俩口喝水安不安全呢,我要谢谢邹队长......”梁大爷的老伴王奶奶接过话与我们聊了起来。
梁大爷和老伴王奶奶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地打工,有时隔几年才回家一次,两位老人年事已高,生活困难且行动不便,角山镇旭东村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定期上门走访,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很多零碎的小事:更换老年证、代缴代办水电费用、清扫房屋卫生等等。梁大爷一家于2014年成功实现脱贫,但“脱贫不脱政策”,如今老俩口不仅享受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特惠保、养老金等政策福利,产业扶贫委托帮扶每年还有分红和土地流转款。
打扫好房前屋后的卫生,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一一道别,话语里满是感激,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衡阳群众”的意义,在扶贫监督路上也收获了来自群众的真情与祝福。
今年以来,该专治办创新扶贫领域专项治理监督方式,坚决纠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扶贫监督聚焦到“户”上。以开展“衡阳群众”志愿服务为载体,在上户核实核查扶贫工作情况的同时,帮助贫困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拉近与贫困群众的距离,掌握贫困户实际情况,将扶贫监督做的更实更细。(石鼓区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