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芷江:“铁疤子”建房记

“感谢扶贫工作队!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果没有你们,我‘铁疤子’这辈子都修不起新房子!”
“这样的扶贫才叫真扶贫,扶真贫,任何人都没意见。”看着“铁疤子”的新房子拔地而起,芷江侗族自治县楠木坪镇的群众交口称赞。
“铁疤子”原本姓郑,是楠木坪镇楠木坪社区村民。为人老实巴交,家庭极为贫困,两个儿子都是残疾人,其妻也因为受不了家庭贫困而离家出走。多年来的贫困交加让“铁疤子”逐渐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人也变得更加颓废懒散,遂被乡邻们戏称“铁疤子”。“铁疤子”是村里的低保户(三类低保)贫困户。原先他的住房是与其嫂共堂屋的二层旧木房(50年代的房子)共50个平方米。旧房子原本就不够住,其嫂一家又霸占了堂屋。无奈之下,“铁疤子”一家只好挤在那个“晴天屋内晒太阳,下雨屋内看瀑布”的破烂房子里苟且度日。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想帮“铁疤子”一家进行危房改造,无奈他的地基跟他嫂嫂一家有纠纷,其嫂性格比较强势,此事一直无法谈妥。“铁疤子”家的住房问题也成了扶贫干部及村支“两委”干部的一块“心病”。直到新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老张上任,事情才出现了转机。原来,“铁疤子”的嫂子一家恰好是老张的扶贫帮扶对象,多年来的帮扶工作,让其嫂子一家对老张颇为信任。了解到“铁疤子”一家的窘境后,老张决定把危房改造作为帮扶“铁疤子”家庭的第一件大事。他带着扶贫队员及村支“两委”干部上门不下30次,苦口婆心给“铁疤子”嫂子一家做工作。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方同意“铁疤子”修房子,但是还要帮她出5000元修厕所(因建房地基需要其嫂迁移厕所)。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是5000元钱?为了让房子尽早开工,扶贫工作队及村干部一行人又数次三番上门做工作,想方设法帮他筹资。最终,他们用诚心感动了其嫂的弟弟——一个农村泥水匠。他答应免费帮他姐姐家里修厕所,所需水泥、沙子及砖块由房屋承建商负责提供。房子动工了,而修建过程中,由于牵涉到“铁疤子”嫂子的水电问题,她又多次阻工。好在,经过村支“两委”及扶贫工作队的耐心细致工作,问题都一一化解。
三个月后,一栋漂亮的新砖房终于修好了!“铁疤子”一家高高兴兴的住进了新房子,也有了开头的那令人感动的一幕。(芷江县纪委监委 邓小红)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