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西湖管理区:低保金引发的“误会”消除了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4-29 10:13 来源:三湘风纪网

    第一次去我的帮扶对象张叔家里,我就吃了“闭门羹”。
    “你们又来干什么,每次都是做做样子,我们又没有得到任何实惠,天天下村来搞一些形式主义……”
    微醺的老汉操着一口听不太懂的新化口音,似在嘟囔,又似抱怨,说完便不管不顾转身离去。
    一旁带路的村干部颇为不好意思,“小彭,你别在意,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喝了点酒,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
    “没事没事,他肯定是对我们的工作有所误解,我多做做工作就好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我的心里仍然十分忐忑,刚接触扶贫工作就遇到这种情况,对我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
    于是,之后的扶贫工作,我多留了一分心眼,也了解到了张叔家中的基本情况。
    2014年,张叔因体弱多病、自身缺乏劳动能力,又因家中女儿读书负担重,经过评议,被纳入国家低保贫困户。2019年,张叔女儿从学校毕业,有了工作能力,乡政府将他纳入已脱贫范围,并承诺,脱贫不脱政策,可以继续享受每月220元的低保补助金。
    弄清这些后,我再次上门了。
    这次张叔态度虽然不再恶劣,但也颇为冷漠,些许不耐烦挂在脸上,但我早已胸有成竹,随时准备见招拆招。
    果然,一阵家长里短后,张叔道出了不满原由。
    “当时村里说脱贫不脱政策,但是都快一年了,我还没有收到一分钱”。
    说着说着,张叔又激动起来,“是不是你们反悔了,村干部也在忽悠我!”
   我急忙安抚他的情绪,“张叔,脱贫不脱政策,该发的补助一定会发。”
    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后,我当场给村干部打电话,询问发放扶贫补助金事宜,并得到了村干部明确的回答:每月确实都按时发放了,就发到他农村信用社的卡上了。
    原来,张叔很少进城,一年到头根本就没去过银行,更不知道低保救济金已经发到卡上。
    到此,事情真相大白,一场误会也拉近了我和张叔的关系。
    了解真实原因后,我带着张叔到镇上的信用社,一次性取出了低保救济金2200元。
    他喜上眉梢,连连谢道,“还是国家政策好,让我还有一份生活保障。”说罢,又带着些许扭捏,垂下头,“小彭,不好意思啊,以前是我态度不好……”
    “没事,我们这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吧。”
    “是是,哎哎……”(西湖管理区纪委 彭友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