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渌口:贫困户慰问金去哪了?别急,纪检人帮您弄清楚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4-29 10:26 来源:三湘风纪网

    “同志,给你添麻烦了!要不是你们耐心细致的帮把我这钱一笔一笔搞清楚,我肯定又会认为是村干部吃‘冤枉’了。”
    近日,渌口区南洲镇一年过8旬的贫困老人胡春桃对区纪委信访室工作人员和镇纪委的办事效率、工作热情表示赞许和感激。事情的原委到底怎样?这还得从渌口区纪委监委接待的一起信访举报说起。
    3月25日,渌口区纪委监委信访室接待了一行3人的结伴来访,来访人称受一位85岁高龄的贫困老人所托,前来反映该区南洲镇一村主任侵占了她2200元贫困慰问金的问题,这位高龄老人正是胡春桃。
    接访中,区纪委信访室工作人员肖伟就信访事由进行了详细记录,根据来访人提供的信息,反映的这2200元慰问金共由5笔组成,全部由村主任代签领走了,而贫困户本人却不知情。来访人义愤填膺的说:“若不是我们这些亲属翻看《结对帮扶手册》发现了端倪,老人家至今还蒙在鼓里”。
    肖伟一边听来访人的讲述,一边仔细翻看《结对帮扶手册》。翻看完毕后从容的说:“几位大哥,先别急,慢慢来,我们一笔一笔看。您看看这两笔500元,一个是2016年帮扶主要措施及成效,计划送扶贫慰问金500元;一个是2016年2月20日,拜年慰问送现金500元,这两个记录你们是什么看法?”
    “一个计划慰问,一个上门慰问,应该是一件事,我们可能把这个算成两个500元了,嗯!是我们多算了个500元。”来访人稍作思考,歉意答道。
    “你再看看这个,‘村干部陪同法院帮扶责任人上门慰问300元慰问金’,我觉得这个300元只要问问法院那个帮扶干部就清楚了。”肖伟说完后立马拨通了帮扶干部的号码并设置免提,电话的那头证实了这笔钱确实交到了老人里。
    “村干部陪同去的,应该不会再经他的手转送,可能胡娭毑自己都弄混了。”来访人未作辩驳,喃喃自语道。
    “还有这个,‘送镇扶贫办扶贫金600元,查收政策享受明白折’,一会咱们打电话给胡娭毑问清楚一下”。肖伟指着第三笔记录,客观的说道。
    再次通过电话核实,胡春桃确认支取过这笔钱。
    剩下还有两笔共计800元暂无法查实,肖伟本着负责的态度,向来访人承诺:“几位大哥,您看这样行不行?请给我们几天时间,到时我们一定查清楚当着胡娭毑的面答复各位。”送走这一行三人,区纪委信访室当即呈报委领导,以交办的形式要求南洲镇纪委追根溯源。
    翌日,南洲镇纪委接到交办任务,随即赴村调查。因时间跨度较大,时任村主任都记不清楚了,镇纪委的同志仔细核对慰问金支出明细,没有发现支出记录,遂扩大调查范围,将全村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手册》收集齐全进行比对,唯独只有胡春桃这一户有春节慰问500元的记录,这笔资金出自何处?又落到何方?难道真被“吞了”,暂还不可妄下结论,工作人员客观的分析。
    “帮扶记录应该由帮扶人填写,先问问后盾单位,请他们财务协助查一下,看有没有支出凭证,”南洲镇纪委书记梁海燕捋了捋工作思路。
    这时,旁边的村书记也在努力回忆,忽然茅塞顿开,说道:“我想起来了,胡春桃是全村唯一的党员贫困户,很有可能是贫困党员慰问。”
    果不其然,这500元慰问金是支委安排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村财务作为党员活动经费列支。另外300元,经帮扶责任单位协查,是2016年5月对贫困户安排的一次慰问,由帮扶队员上门慰问,未由村干部经手,无侵占事实。
    至此,5笔资金的来由和去向均已非常清楚,村主任的侵占嫌疑被排除。当区、镇纪委工作人员将调查结论耐心细致的一笔笔解释给胡春桃听,胡春桃十分认可,便呈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侵占嫌疑虽然被排除了,但仍有很多值得扶贫工作人员反思和改进的东西,那就是工作作风问题,帮扶记录请人代劳、资金送达不提醒当事人签字确认、走访工作不细致,容易酿成误解,给帮扶工作带来瑕疵,不容估息。为全力护航脱贫攻坚工作,优化工作作风,彰显监督利刃,此次查办相关责任人被问责,诫勉谈话1人。(渌口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