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雨湖:迟到的扶贫收益

“婆婆子,今年买米的钱有了!”4月12日,雨湖区长城乡繁白村年近七旬的贫困户刘国斌,拿着刚从银行取出来的1800元产业扶贫收益,满脸笑容地对老婆周艳辉说道。
周娭毑看着自家老头“紧张”地抓着这沓还“热乎”着的收益金,偷偷抹起了眼泪。“我这是幸福的泪,”周娭毑激动地说道,“我都没想过能有这笔钱”。
刘国斌两夫妻之所以如此激动,原因还得从去年年初说起。
2019年年初,李国斌听说本乡犁头村搞了个油莎豆种植产业扶贫项目,产业发展前景可观,由经营主体按照0.5亩/人的土地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给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李国斌老两口想着可以给家庭减轻负担,于是在乡村两级的组织引导下,与湖南敦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油莎豆种植帮扶协议,加入了产业扶贫的大队伍。
春去秋来,夏尽冬至。年初播下的种子,年底已经结出了豆子。2020年1月,李国斌听说油莎豆种植项目的受益金已经打到银行卡上了,赶紧让儿子拿着卡去银行取钱。
“怎么样,今年收益怎么样?”儿子才刚进门,李国斌满怀期待的问道。
“一共1200元,每人200元?”儿子疑惑道。
“怎么和当初说好的不一样呢?”刘国斌感觉被泼了一瓢冷水。
在了解到贫困户收益不理想后,雨湖区长城乡纪委书记王文君立马认识事情的严重性,“绝不能让产业扶贫项目经营主体在贫困户应享的收益上动‘心思’,当务之急是要求经营主体尽快将贫困户的收益补齐,绝不允许打‘折扣’。”
长城乡纪委立即找到乡扶贫办,要求扶贫办督促湖南敦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帮扶对象年收益达到500元/以上的标准,将扶贫户的收益落实到位。今年3月,湖南敦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参与油莎豆产业扶贫的319名贫困对象的收益差额退还给了财政,财政通过银行转账将差额300元/人补发给了贫困户。
“补齐的资金是否到位了?生活上是否还存在困难?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有好的意见建议?”王文君仍旧放心不下贫困户,于是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哎呀!感谢感谢,我们的钱到了!”王文君和驻村队员王建军刚走进李国斌家院子,便听见周娭毑兴奋地呼道。“老头子昨天拿着钱数了一遍又一遍哩!”周娭毑开心得合不拢嘴。
“我们两口子年纪大了,抵不上用,看着张家妈妈可以喂点猪,李家爸爸还能种点菜,我们两口子一个睁眼瞎一个中风了,总觉得给子女添负担。”周娭毑说道,“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只是总吃国家的,我们感觉到惭愧,现在有产业扶贫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愿意参与。”
“周娭毑,您可不能有给子女添负担的这种想法,把儿子拉扯大本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孝顺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只要家人在一起,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长城乡纪委书记王文君说道。“家里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和村里或驻村帮扶队员联系,也可以和我联系,你们开心幸福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目前,雨湖区纪委监委正着手对相关责任人在产业扶贫项目中作风不实、监管缺位的问题予以责任追究。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保证持久致富。雨湖区纪委监委将进一步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的监管,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雨湖区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