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泸溪:这位女纪委书记为何如此“较真”?

“这位书记抓工作抓到了点子上,对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监督方法让大家很受启发。”近期,在湘西州乡镇纪委书记培训班上,乡镇纪委书记履职专题片《担当铸就忠诚》播出后,其中一位女纪委书记的履职故事引起了学员们的纷纷点赞。
她,就是泸溪县武溪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邓溶。
2016年4月,邓溶从原白沙镇副镇长岗位转任为武溪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武溪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57户6666人,自2016年以来,全镇扶贫项目有380多个,投入扶贫资金8600多万元。
面对大量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涌入,熟悉乡镇工作的邓溶,果断将监督重点聚焦在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安全使用上。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把监督覆盖到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全过程,为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和扶贫资金的安全使用保驾护航。
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到现场去心里才踏实
“这个小姑娘做事很认真,我们在村里修水渠、修路的时候,她经常来看、拿尺来量……”提起邓溶,正在该镇红岩村实施水渠修建的施工队负责人戴仁德说。
戴仁德负责维修的红岩村辛女溪水渠,全长1000多米,始建于2003年,是红岩村二组村民30余亩连片农田唯一的灌溉水渠。近年来,村民因地发展,在这片农田实行了稻花鱼种养模式,实现了增收增产,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这是关系到村民春耕和产业发展的大事,请你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力在规定的工期内完工……”3月初,在施工队刚进场后,邓溶便在施工现场反复强调,提前对工程质量、进度划好“硬杠杠”。
打好“预防针”的同时,邓溶还不定期的带着项目办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干部、村主干,拿上皮尺和滚尺在施工现场反复丈量和查看。
“这里没达到工程图纸上要求的宽度,你们要再往外拓宽一些……”在工程实施半月之后,邓溶在施工现场指着手上皮尺的刻度,分毫不差的与施工队“较真”起来。
这段被皮尺和滚尺丈量过多次的辛女溪水渠,如今把哗哗大水引入了稻田,也流进群众的心里。村民李高全笑着说:“这个渠道修的好,又宽又厚,再也不用担心田水不够,养不好鱼了。”
扶贫资金一分一厘都不能乱用
“就算工程质量已达标,也要注意工程量是否达到,不能多报一分钱。”邓溶在镇项目办和财政所对相关人员反复交待。
邓溶与同事所说的工程是该镇城北社区的村间道路硬化工程。该段村间道路硬化工程是为了解决25户居民出行难问题,纳入了该镇2019年扶贫项目,按照工程预算,计划投入资金24万元。
由于地势原因,此段村间道硬化工程除了主干道的硬化外,还涉及到道路两旁的堡坎和沟渠修建等附属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多,工程量计算比较复杂。
正是考虑到该工程的特殊性,从立项到施工,再到工程的评审验收,每一环节,邓溶都和镇纪委干部坚持跟踪监督。在评审验收结果出来后,邓溶发现该工程的堡坎、边坡等一些地方未达到预定工程量,便多次到项目办和财政所叮嘱相关人员要如实报账,把好扶贫资金的“出口关”。
在严格的监督下,24万元的工程款,按照实际工程量,工程队最终只报出了22.06万元。正是由于镇纪委靠前监督、精准监督,确保了一个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工程建在实处,惠及民生。
据了解,4年多来,邓溶带领镇纪委干部约谈了21个施工队,现场督查了231个工程项目,督促存在问题的16个民生项目及时整改,2支施工队被纳入黑名单,通过监督,节省了资金46万余元。 (泸溪县纪委监委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