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六步工作法”全面提升扶贫信访办结质效

为全面提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桑植县纪委监委牢牢把握服务监督这条主线,畅通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渠道,规范受理和办理程序,强化初信初访的有效处置,印发《关于推进全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规范化意见》等文件(简称“1+2+3工作体系”即1个意见、2个方案、3个办法),不断建立职责明晰的任务分解体系,执行有力的责任落实机制,有责必究的责任追究链条,着力推动信访举报工作上台阶、提水平、出实效。
明确“责任链”。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党组)要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扶贫信访举报工作的领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实行“一案一策”,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信访举报党委书记要做到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乡镇纪委要建立扶贫信访举报台账,动态掌握信访举报办理情况,切实做到“零暂存”“无搁置”。行业部门要扎实履行监管责任,对扶贫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推进等情况全程监管,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吹响“冲锋哨”。落实领导定期接访制度,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按月轮流接访,积极开展“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活动”,发挥以上率下作用。就扶贫领域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处理情况开展督导,压紧压实县工作责任,坚持主管领导一天一调度,分管领导一周一调度,室主任全天候调度,靠前指挥、集中办理,综合运用提级办理、交叉办理、领导包案、公开答复和公开评议等方式进行处理,增强办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扶贫领域举报在一线受理、监督在一线跟进、问题在一线解决,确保今年6月底前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基本清零,12月底前动态清零。
筑牢“防火墙”。构建“检查室+综合室+纪检组+乡镇”的片区办信模式,整合力量,统筹推进。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清仓见底”专项行动,在着力“遏增量、减存量”上主动作为,对2017年以来受理的问题线索全面“回头看”,全面清理信访举报“库存”。切实化解一批“三多”扶贫信访举报,维护好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实行“一次一主题”,紧紧围绕涉贫、扫黑除恶以及领导交办信访件,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对时间紧、任务急、要求高的问题线索,坚决做到快立、快查、快结,力求信访举报件规范处置率、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按期办结率、实名信访举报查处情况反馈率达100%。
擦亮“监督镜”。坚持以督察督办促进责任落实,实行扶贫领域信访件“一月一电话督办、两月一发函督办、三月一实地督办”,集中梳理反映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存在明显违纪违法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及对群众举报久拖不办等问题。建立“通报+提醒+约谈”机制,对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实行“一月一通报”,对领导分片包案情况实行一周一调度,对信访总量和越级上访排名前三位的乡镇,按季度约谈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切实提高信访举报工作的“质”与“效”。
用好“考核棒”。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将扶贫领域初次信访举报按期办结率、实名信访举报反馈率和减少重复越级信访等结果纳入年度纪检监察业务考核内容。加强考核成果的运用,对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突出、越级信访举报量增幅靠前的单位,按照“每月一排名、季度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及时发函通报情况,并将通报结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切实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实现“1+1>2”的效果。
严明“警戒线”。严格落实扶贫信访举报工作责任追究链条,对处置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不及时、不规范的,上级交办(督办)件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的,实名举报办结后未回复反馈的,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信访问题线索,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问责并通报曝光,做到查处一起、警示一批、教育一批,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该县共收到检举控告类举报369件,已办结207件;对实名举报的150件进行回复反馈,办结率54%;立案17人,处分党员干部13人。其中涉贫领域信访举报件198件,已办结112件。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以铁的纪律为全县脱贫攻坚保驾护航。”该县纪委监委信访室主要负责人表示。(桑植县纪委监委 周俏丽)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