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

“2015年我家收入3000块不到,2017年9000多,2018年将近2万,2019年3万快出头了,收入一年一翻,这都搭帮彭干部他们的帮助。”说起这几年家里的收入变化,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北峰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邓某广脸上都笑开了花。
邓某广本是一条硬铮铮的汉子,凭着一身力气在山里砍竹,一年下来有几万块钱收入,养家是绰绰有余的。然而天有不测风雨,2015年,正在干活的邓某广突然栽到地上,幸亏抢救及时,脑梗没有造成全身瘫痪,但留下了左半身行动失调的后遗症,再也不能干重体力活。这时,本来病弱的妻子,眼睛突然也失明,这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顿绝境,况且还有一个14岁的孩子正在上学。
2016年,邓某广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低保救助、残疾金补助、政府代缴医保、教育助学等帮扶政策,区城管局正科级纪检员彭兵初成了他的帮扶责任人。
真情关怀重燃生活热情
家庭接连遭受沉重打击,邓某广原本拼命要强的心一下子熄了火,天天躺在床上怨命尤人,彭兵初起初几次上门他连话都不愿意说,经多次找他的亲戚邻居了解,摸透了邓某广的想法。彭兵初再上门给他带上脑梗康复的药物,鼓励他先坚持康复,争取逐步恢复劳动能力,继续为这个家扛起责任。
彭兵初起先一年,登门之前必先打电话给邓某广,问药吃完了没,哪些药需要补齐,过年过节必送上米油面等生活物资,还时常打电话询问需要补添什么。在彭兵初的发动下,区城管局的党员干部也纷纷自觉加入了邓某广的帮扶队伍,每年自觉捐赠钱物送上门。渐渐的,邓某广被这些人的真情关心所打动,对生活的热情慢慢复燃,身体情况也一天天好转,生活能够自理了,甚至还能干点体力活。
真情帮扶重启生活斗志
看到邓某广的身体康复情况越来越好,彭兵初就琢磨着帮他谋个合适的挣钱门路。
彭兵初通过区扶贫办帮邓某广争取到了产业帮扶资金5万元,并多次上门和邓某广商量怎样用好这笔启动资金。经两人反复筹划,最终决定将2万元放入区内承接扶贫项目的企业拿产业分红金,余下的3万元用于创业。
邓某广提出养鱼的想法后,考虑到鱼塘就在家边上,且劳动量不大,彭兵初当即表示支持,马上通过朋友找来一台挖机,帮助把鱼塘清淤加深,并经常邀请镇农业站专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
鱼塘不大,花费的时间不需太多,邓某广还思谋着种点菜,可是如何卖出去又是个问题。彭兵初听说他想种菜,当即表示他种植的所有菜都帮销。
邓某广靠着养鱼、种菜还有产业分红,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曾经消失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个家里最大的希望,孩子的读书也是彭兵初“操心着”。
教育帮扶重启生活希望
“我崽伢子读书的事他操心的程度,就和自己的儿子一个样。”邓某广说起儿子家庭变故以来,能顺利读到现在的高三,对彭兵初的鼓励开导和帮助更是不尽。
彭兵初对邓某广儿子的读书帮扶在争取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每年组织党员干部自动捐款为其筹集学费生活费,还经常找其谈心谈话,开导他放下心里包袱,鼓励他认真读书,通过知识来改变家庭和自己的命 运,并经常帮助他购买教辅资料,还经常询问他学习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上辅导课等等。
“我在帮自己儿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时,自然而然会想到小邓是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是否需要我的帮助。”彭兵初这种“将心比心”的帮扶,让小邓的学习更添动力,学习成绩也节节攀高,对即将来临的高考充满了信心。
“在彭干部的帮扶下,这几年我家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有信心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过上更红火的日子。”邓某广对儿子、对这个家以后的日子,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益阳高新区纪工委 易晓利)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