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永顺:第一书记九百里送亲记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5-27 16:26 来源:三湘风纪网

     6小时,455公里,今年“五一”劳动节,永顺县纪委监委驻两岔乡团结村第一书记向峰,这辈子第一次开车到宁乡市道林镇送亲。
    送亲是一种土家族婚嫁习俗。女儿出嫁时,娘家邀请四位男性护送女儿到婆家,俗称送亲。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
    四月的团结村春意正浓,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村民向德军一家人正在家热火朝天的讨论着——女儿马上就要出嫁了,该准备哪些东西陪嫁?请哪些人去送亲?
    “陪嫁的东西差不多都买齐了,就是还缺个送亲的人……”聊天过程中,向德军妻子满脸愁容说到,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几个人在家,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送亲。
妻子的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送亲的,都得是至亲的人,家里的亲戚都外出了,去哪找合适的人呢?”“是啊,村里也没得合适的人可以帮忙。”“我倒是有几个朋友,但是五一又不好麻烦别人……”
    正当大家愁眉不展时,向德军站出来拍了板:“向书记就是自家人,要不我打电话问问他?”
    “是不是不太好,难得的五一假,小向书记说不定要带家人出去玩”“可以打电话问问看”……就这样,在家人的关注下,向德军拨通了向峰的电话,“小向书记,你侄女秀珍五一结婚,想请你开车去宁乡送亲,不知道你有时间吗?”
    “没问题,老向大哥……”不等向德军把话说完,向峰就爽快答应了。
    为确保不误送亲时间,5月1日凌晨2点,向峰就赶到向德军家,临行前还特意在家打扮一番。“来得太早了吧,这离出发时间都还有1个多小时呢,快到家里再休息下。”见到站在门外的向峰,向德军赶忙招呼到。
    看着此刻满脸喜色的向德军,向峰回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与向德军见面的情形。女儿读书、儿子待业、妻子患病……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不过四十出头就白发丛生。2017年向德军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和向峰结了“亲戚”。通过走访了解,向峰感觉到向德军人穷志不穷,是个有主意的人。
    “向大哥,你有什么想法?”向峰开门见山到。
    “我想养牛!”向德军脱口而出。
    “这个可行!”向德军的想法和向峰不谋而合。向德军有过养殖经验,养殖技术过硬,加上养牛成本不高,只要有时间照看就行,很符合向德军当前的家庭状况。
    “有什么困难吗?”向峰随即问道。
    “困难还是有……”向德军开始支支吾吾。
    “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在向峰的追问下,向德军倒出了苦水——买牛缺钱……
    “我来帮你想办法!”说干就干。没有钱,向峰指导向德军利用产业扶贫政策,从信用社贷了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购买小牛。同时,还帮向德军报名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几个月后,向德军开始了自己的养牛生涯,目前,已经出栏水牛6头,获利6万余元。
    2017年以来,在县纪委监委驻两岔乡团结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向德军夫妇享受了医疗救助、易地搬迁等政策,“两不愁三保障”在他家里落了地,夫妇两人还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和保洁员;他们的儿子先后3次接受了就业培训,顺利到福建务工,还享受了就业交通补助等政策;他们的女儿毕业后在宁乡金桥医院上班……
    虽然境况不断好转,向峰仍然心心念念着向德军。每个月,向德军都会到向峰家去看看,询问家里的近况,叮嘱他搞好养殖、种好田,认真做好村里的护林和保洁工作……
    一段时间过去,两人慢慢熟悉,相互之间的称呼变成了“老向”和“小向”。
    “感谢小向书记,我们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秀珍马上就要嫁到宁乡去了,假期还麻烦你跑长途去送亲,真是太感谢了……”向德军的话将向峰的思绪拉了回来,看着一脸歉意的向德军,“老向大哥,都是自家人,说啥感谢不感谢,今天秀珍出嫁,当叔叔的自然得去送亲。”
    “对对,说的对……”听了向峰的话,灿烂的笑容又爬上了向德军的眉梢。
    凌晨3点过8分,向峰的送亲车出发,带着向德军夫妇的祝福驱车455公里,将他们的女儿送到了宁乡,向峰也第一时间将一对新人的婚礼照片,通过微信发给了向德军夫妇。(永顺县纪委监委  刘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