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岳阳县:残疾补助哪去了?

“许书记,我有两个月没有领到残疾补助了,我的残疾补助哪去了?”毛田镇纪委书记在贫困村走访座谈时贫困户熊爹拉着许书记的手说。
岳阳县毛田镇黄道村熊爹今年65岁了,肢体残疾,无法劳动,家里只有一个老伴,也60多了,身体又不好,经常生病,生活来源主要靠残疾和困难补助。“熊爹,请把您的残疾证和存折拿来给我看一下”,“好,我马上去拿给你”,许书记接过残疾证,心理明白了,说:熊爹,您的残疾证过期了必须马上重新办理,才会发残疾补助,要不明天我带您去县城重新办理。
第二天一大早,许书记亲自开车带领跟熊爹一样需要换证的几名贫困残疾户赶到县残联更换新证。领表、拍照、登记、体检……许书记跑前跑后,带领他们办理了一系列的体检手续,顺利完成了换证工作。特别是聋哑贫困户龚玉梅是第一次到县城来,看到许多新鲜事物兴奋得像个孩子,对许书记频频举起大拇指,哇哇地笑个不停。
“许书记,我希望有副新拐棍”“我年纪大了,没有能力烧柴了,希望有个电饭煲”“我一个人在家,想要有个电视机陪伴一下”象这样的贫困户小问题,许书记每次走访贫困户时都会遇到许多,他都会把这些求助信息,一一记录下来,想办法进行解决。
“龚嫂子,今年种植双季稻很划算,农田翻耕村里出机械费用,种子、化肥免费送上门,镇农技站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如果今年天气好,肯定是个丰收年……”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贫困户自身是产业扶贫的主体。今年春耕生产奖励政策出台后,许书记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不厌其烦地到贫困户家宣讲春耕生产政策,从种水稻的成本和劳力投入,到双季稻经济收入,他掐着手指列举种植双季稻的优势,并不断鼓励贫困户种植双季稻。功夫不负有心人,有32户贫困户加入双季稻种植行列,种植面积达120余亩,为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工作事关百姓福祉,如何切实帮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小康路上不能掉队一个人,许书记他带着感情和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以脱贫攻坚成效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做一名合格的、有温度的“纪委书记“。 (岳阳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