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湖南:精准监督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04 14:5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去村里看最远的地方、最穷的人家、最烂的房子,了解群众呼声,听取群众意见。” 五一节刚过,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傅奎带队,委班子成员全部参与,省纪委监委282名干部有序走进全省51个贫困县的282个贫困村,入村蹲点督查。

    在省纪委监委引领下,湖南全省9086名纪检监察干部,自带“铺盖”,利用两天两晚时间,吃住在村,迈步在田间地头、深入到产业扶贫项目现场、走进村民家中,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交流,督促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2013年以来,湖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记嘱托,采取一系列精准监督措施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今年3月2日,全省51个贫困县悉数脱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4万。

    “当前进入了攻克贫困最后堡垒阶段,我们将一以贯之发挥好精准监督的保障作用,巩固脱贫成果,督促解决剩余 19.9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人口脱贫摘帽。”湖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回头看”“回头查”将监督落脚到“户”

    5月的湖南花垣县石栏镇雅桥村青山滴翠,云雾缥渺,如一幅干净、澄澈的水彩画镶嵌在武陵山深处,村民麻治平家中迎来了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再复核”。

     拉开衣柜,瞧瞧衣服是否够穿;走进厨房,看看油米是否充足;打开水龙头,检查用水干不干净;仔细查看存折流水,户口本上的名字……核查组一番细致入微的检查后,又向他询问起目前生活情况。

    “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家家户户都过得比较好。自己家里的粮仓余粮还有四五千斤,可以吃两年。”麻治平边比划边笑着说。

    “从去年11月开始,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牵头,对全县所有的村寨涉及的脱贫工作进行了全面复查。我们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头看’‘回头查’。”在麻治平家走访的花垣县纪委监委干部龙胜伍介绍说,再复核对每一户都做到“六看六查”,即看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保障、厨房、卧室、环境卫生;查基本信息、存折流水、家庭收入、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残疾对象。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湖南省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可能出现的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等问题,在全省开展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社会兜底保障5个专题“回头看”,推动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做到“以事清零过筛子、以村清零过梳子、以户清零过篦子”,进一步将监督落脚到“户”,精准识别脱贫户,坚决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等问题,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一张清单”将责任监督到位

    “等到端午节的时候,这片艾草至少能给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收入。”5月18日,湖南省桃江县石牛江镇石牛江村党总支书记徐学文一边给村种植扶贫产业基地清理排水沟,一边掰着指头算起账。

   可就在两个多月前,镇纪委在督查月度工作责任清单完成情况时发现,石牛江村种植扶贫产业进展缓慢,本应在3月15日之前完成的栽种工作,迟迟未见动静,地里还是一片荒芜。

    “老徐,虽然疫情防控有影响,但脱贫攻坚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耽误不起也懈怠不得。”经过镇纪委书记付红的提醒,徐学文意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带领村干部马上行动,不到40天时间,流转了16户共70多亩土地,昔日荒草地种上了一排排整齐的药材和苗木。

    “现在是‘一张清单’,也不用开会、发文,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时限要求等清清楚楚,再也不能打马虎眼了。”徐学文坦言,党委“一张清单”,纪委“一督到底”,让他感觉任务更重、压力更大,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今年,我们在桃江县、隆回县、龙山县、涟源市、桂阳县试点开展扶贫领域监督‘一县一清单’制度,推动分类分级督查解决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湖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肖开斌说,各乡镇、有关县直单位根据工作实际结合县级清单,逐条认领、细化,进一步形成各自的月度工作责任清单和工作机制,使得监督有的放矢,责任落实落地,确保干部在拿下脱贫攻坚最后阵地过程中不松劲、不懈怠。

    村级监督助力撑起贫困群众“钱袋子”

    5月20日,在永州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神仙葡萄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陈柏朝正对葡萄园的用工情况进行登记检查。

    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怎么来监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呢?原来在2014年初,麻江镇廖家村贫困户蒋路在镇政府支持下,流转了60亩土地成立了神仙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但当时村民入股情况不理想,主要是担心合作社弄虚作假“搞名堂”,认为运营、抓手都不可靠。

    “后来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村民还是不太相信。”蒋路介绍说,为了扩大规模,吸引村民们入地、入股,探索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村民信赖的监管方法——请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加入合作社进行监督,全程掌握合作社资金运行、产业发展情况。

    随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加入,村民入社的兴致也高涨起来,从当初的7户发展到如今的33户,种植面积也扩大到230亩。

    “我们去年发放了近40万元的工资。贫困户不仅‘钱袋子’鼓起来了,还能不出远门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蒋路脸上洋溢着笑容。

     据了解,该县目前已全面推广“合作社+监督”模式,114个村114个产业合作总社459个分社,社社都有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到日常监督。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得到了群众认可,助力了扶贫产业的长远发展。”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省将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督”平台等,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管,让群众“零距离”参与到监督中来,把权力晒在阳光下,用监督来保障产业增收这个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