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泸溪:放大镜中的光明

5月8日,我按照泸溪县纪委监委的统一部署,到该县的合水镇登云寨村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入村督查。晚上,大概8点多钟,我和第一支书张伟、村支部书记龚松元,来到了贫困户龚同发的家门口。在交谈的中得知,龚同发是村里的五保户,有8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不愿意去镇上的养老院,还住在老房子里。
农村的夜晚很是寂静,除了我们几个人的脚步声外,剩下的则是狗叫声。登云寨地势较高,有着泸溪县的“西伯利亚”之称,晚上的气温很低,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在模糊的手机光晕中,我们来到了一栋古香古色的木房子前,房子一排3间,不是很大。
“同发,开一下门,我们来看看你!”龚支书的嗓门很大,声音也比较高亢。
“有什么事情吗?我睡了。”隔了一阵,房间里传来了龚同发的声音。
“麻烦你起来一下,耽误你几分钟。”
“不要那么客气,你们等一下。”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老人,披着两件单衣,走路很慢。“你怎么不开灯?”张支书和龚支书,异口同声地问。
“堂屋的灯不亮了。”
“我前几天还看到你屋的灯亮着呢!”第一书记张伟讲道。
“就是昨天的的事情,开始还闪着,后来就不亮了。”
“你怎么不到村部楼来找我?我都坐在村部楼,你又不是不晓得。”说话的同时,龚支书熟练地来到开关旁,在电线的接头处碰了几下,堂屋的灯泡一闪一闪地,忽明忽暗。
“我的眼睛瞎了,看不到了,灯也没有什么用。”
我找了一张板凳,坐在了龚同发的旁边。堂屋的布置比较简单,左边的火坑上,还挂着一块长长的腊肉,堂屋的正中,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约16英寸大小。堂屋的右边是厨房和卧室,亮着灯。厨房堆放着柴火。卧室在厨房的后面,一扇墙隔开,开着一扇门。卧室里放着一张木床,被子整齐的放着,看的出来,这是一个比较爱干净的老人。
“那是你年纪大了,看不清楚,放心,我给你送一个放大镜就好了!”龚支书拿着电话,给了村里的电工师傅和还在村部楼的秘书打了电话。
龚同发是一个健谈的老人,思维比较清晰,一口讲出了自己一个月领取430元的救助和103元的养老金,也讲到了帮扶自己的干部很关心自己,今年到过他家两次了,每次都给他带他喜欢吃的包子。现在,就是眼睛不好,看不到字,好像瞎了,有些担心。
在和老人聊天的会儿,电工师傅来了,很熟练地把线头处重新接好,堂屋的灯亮起来了。村秘书也送来了放大镜。龚同发老人,拿着放大镜,不相信这东西能让自己看见。龚支书和张支书走到老人的跟前,手把手地交着老人用放大镜。
“哎,哎,真的看见了!”我看见了老人笑了起来。
“我没有骗你吧?”看到老人还要用放大镜看盒子上的说明书,“你明天白天再看,光线好点,会看得更清楚!”
“好的!好的!”
“你有什么事情,就到村部楼来和我说?”龚支书对老人讲。
“不是什么大事,不能老是到村部楼来麻烦你!”老人把我们送到了屋门口。
农村的夜晚很静,我们走出了老人的房子,告别了电工师傅和村秘书,伴随着脚步声、远处高低不一的狗叫声和路边沟渠的潺潺流水声,又继续朝着下一户农户家走去。(泸溪县纪委监委 包敦涛)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