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湘西:我在白岩村的两天两晚

5月7日,州纪委监委召开了决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入村督查动员会。会后,我在想,虽然自己以前也参加过督查,但都是跟随领导和同事去。而这次不一样,一人一村,完全由自己主导,对我来讲还是头一次。想到这些,我既兴奋又不安,如何开展好这次督查?我陷入了沉思……
回忆起施健鑫书记的讲话,犹如在耳。“为什么要开展这次督查?怎么开展好这次督查?如何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如何展现纪检监察干部的优良作风?”细细体会领导的讲话精神,认真研读督查方案,再经过反反复复的学习,我对做好督查工作有了更深的领悟。
不仅如此,为防止自己督查中说外行话,我又向脱贫攻坚办的同志专门请教了相关业务知识。
准备工作做好后,我根据督查要求,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于5月11日早上8点,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独自来到花垣县边城镇白岩村。
白岩村是花垣县行政审批局的扶贫联系点,是个典型的苗族村,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58户69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88人,目前,剩下5户6人没有脱贫。耕地面积850亩、林地面积6300多亩,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该村民风淳朴,近年来没有上访的情况。
经过了解,白岩村还是边城镇的脱贫攻坚先进村。通过脱贫攻坚这几年,85%以上的老百姓都住上了2层、3层的小洋楼。脱贫方面的难点在于少数的特殊人员,就是剩下的这5户6人。
为摸到真实情况,听到老百姓的心里话。走访时,我只请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小吴带路,婉拒了村干部的陪同。
我从村口开始走访,当我走访完5户后发现,竟然没有一人反映问题。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纳闷,难道是我的工作方法不对?还是细节没把控到位?或者村里工作确实做得太好?
边走边想,我来到村民张某家,这次我更加仔细观察,不放过每个细节,认真完成“六查六看”规定动作。
接着,我问他:“你对驻村工作队满意吗?”
他说:“满意”,口气相当的肯定。
我接着问:“你对村干部满意吗?”
他的嘴上说“很好”,但眼神明显有些躲闪,这时我马上示意小吴回避。
果然,他向我反映了原村支书石某青,长期不在村,群众办事难,老百姓意见大的问题。真是方法一改变,效果立马呈现,我心中窃喜。
为了全面掌握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我连续两天都走访到晚上十点。两天来,我先后走访了33户贫困户、5户非贫困户,查看了核桃基地、自来水饮水工程、机耕道项目等,之后,我对走访和查看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与村里一一核实。
通过督查,虽然没有发现村里的“微腐败”问题线索,但了解到一些情况和问题:石某青任支书期间村里矛盾集中,该村由原来的先进村变成了软弱涣散村;尚未脱贫的5户6人,高质量脱贫难度大;村集体核桃产业存在风险;贫困户与非贫困之间利益调节不平衡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些问题督办到位,这也是我们纪检监察人服务大局、护航脱贫攻坚的职责所在。
5月12日晚8点,我在村部召开了驻村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镇政府驻村干部的座谈会。座谈会上,我反馈了此次督查发现的问题,并对发现的贫困户张某权家自来水管网不通、石某林家的拆除老房子补助未到位等问题一一进行了交办,同时,还向他们提出了今后要进一步把工作落细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兜底户、五保户等重点人群的关注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非贫困户的走访力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合理用好村级资源,防止脱贫后返贫等6条意见和建议。
5月13日下午17点55分,听到手机“滴滴”的声响,打开一看,微信在闪动,跳出了驻白岩村工作队队长石梅发来的视频信息和部分交办问题的整改情况。水龙头里流出干净的自来水,发出“哗哗”的声音,看着自家重新通上的自来水,站在旁边的张某权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石某林家拆除老房的补助也搞清楚了,是县里审核后还在上报的过程中,村干部也给石某林进行了答复……
看到交办的事情一件件落地,我深感欣慰。心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也是督查的初心,更是督查的使命……(湘西州纪委监委 李志文)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