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珠晖:新疆巴郎子的湖湘柔情

“脑袋阵痛,眩晕想吐,倚靠在车窗边一声不吭,心里想着赶快到村部啊,再快点啊......。”这便是车子一开进忽上忽下,弯弯绕绕的村间小路时我这个新疆巴郎子(维吾尔语,译为:小伙子)晕车的真实写照。虽然每一次进村督查,这段车程都“折磨”得我头晕目眩,但这依旧没能挡住我入村扶贫督查的步伐。从新疆到湖南,用脚步丈量脱贫攻坚,作为一名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纪检专干,深入村组访民情、探实情,既是我的工作职责,也是我回馈湖湘的一份柔情。5月19日清晨,正是带着这份责任和情怀,根据区纪委监委“四不两直、分组包村、主动上户”的要求,我来到了茶山坳镇皇田村,表明来意,在村干部罗主任的引路下,开始了入户督查工作。
面对面交流,一村一户访民情
“这一家情况比较特殊,男的几年前去世了,家里就剩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女娃,女的身体又不好,家里确实比较困难。”罗主任在车上告诉我。
一下车,我便看到肖大姐站在门口,脸上充满了笑容。我说:“大姐,我来看看你家的生活怎么样?”肖大姐说着“谢谢”便拉着我看了房屋侧面村里给她家新修的独立厕所,嘴里说着“现在有了这个啊,生活方便了,也干净了,里面那间安了水厕,还可以做浴室,外面这间可以用来洗衣服,堆放东西,可好了呢”听完介绍,我和肖大姐坐在门口的凳子上聊起了家常。
“大姐,家里现在生活怎么样?靠什么来生活啊”。
大姐说:“小女儿现在上学,大女儿去年在理发店给人帮忙,因为疫情工作辞了,下个月就可以出去工作了,每个月政府都发了补贴,吃喝没有问题。”
“大姐啊,上次摸排情况的时候,您反映家里没有厕所,新修的厕所您还满意不?自己花了多少钱啊?”我问道。
“满意!满意!我一分钱都没花啊,都是村里掏的。”大姐开心地回答道。
看着肖大姐满意的微笑,我觉得这才是脱贫攻坚真正的成果。老百姓高兴了,才说明我们真的为他们做了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解决了她们的一些急切所需。
心对心感悟,一举一动显温情
“抓紧时间,上午我们再多走几户。”我对罗主任说。
车子颠簸了十几分钟,我们来到了肢体残疾的罗某福爷爷家。进门时罗爷爷躺在沙发上,我就近坐在罗爷爷身边,询问到“您每月的残疾人补贴都领到了吗?帮扶责任人每月都来走访吗?村干部平时工作怎么样啊?”
罗爷爷说“补贴都领了,打卡里的,帮扶责任人每月都来,有困难也和他们说了,都解决了,干部们都挺好,也挺辛苦的”。听了罗爷爷这么一说,我便放心了。临走时,罗爷爷坚持起身拄着拐杖送我们到门口。
临近中午,我们走访到了刘某林大哥家。走进客厅,刘大哥一边搬凳子,一边招呼我们坐。看到我拿出本子要写字时,赶忙拿起抹布擦桌子,我马上说道“不用擦,可以的”,但是执着的刘大哥却说“桌子脏,抹干净了,你好写东西”。刘大哥的这一举动,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农家人的朴实。和刘大哥聊天中,他对自己家的住房、饮水安全都表示很满意。
结束了一个上午的走访,最大的感触就是将心比心,我们为贫困群众做的事情,其实他们都记在心里,或许不说,但是每一个细微的举止都表达了他们对我们的感情,这是最有温情的表达,也是激励我更加用心做好扶贫工作的动力。
情对情流露,一枝一叶总关情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带着脱贫攻坚“三落实”整改清单罗列的问题,我走访了贺某安大哥家。
“贺大哥,您的儿子2019年下半年的教育补助没有发到位是吗?”我开门见山地问道。
“补助早已经收到了,是我自己记错了,后来村干部又来向我核实了情况,给你们添麻烦了啊。”听了贺大哥这么一说我安心了,原来这只是个“误会”。贺大哥还告诉我“自己平时在周边打点零工,孩子上学的很多费用国家都减免了,孩子可以安心上学,很感谢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贺大哥的一声“感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国家扶贫工作的真情流露,也是对千千万万名帮扶责任人的认可,这声感谢来之不易,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更是显得难能可贵。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做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既要心怀感恩,心念湖湘大地的养育之情,更要用新疆巴郎子的热情,扛牢使命,立足岗位,一鼓作气,为决战脱贫攻坚做实本职工作,帮助脱贫群众迈向幸福富裕新生活。(珠晖区纪委监委 秦永昌)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