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蓝山:持续监督住村制 推动扶贫干部转作风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11 09:59 来源:三湘风纪网

    “前任队长一年到头难露两次面,这次换了个女队长,我以为也是个‘摆设’,哪成想这么快就给我把水渠问题给解决了。”说这话的是蓝山县犁头瑶族乡山背村的赵财古。
    2020年3月,蓝山县“2468”干部住村制度督查组在山背村发现,原驻村工作队长黄某房间内无任何生活用品,连床被都还处在在捆住未打开状态。县纪委监委立即对该问题进行交办,责令相关单位免除其驻村队长职务。
    新来的驻村队长李国翠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走访了解到赵财古的十余亩水田因无水渠灌溉,影响到稻谷播种和收成的问题后,积极帮助其解决了水渠项目审批和资金等问题,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近年来,蓝山县创新推进“2468”干部住村制度即县处级干部每月住村2天、正科级干部住4天、乡镇党委书记住6天、乡镇干部住8天,改“驻村”为“住村”“助村”,实现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为确保“2468”干部住村制度落地落实,该县出台《蓝山县“2468”干部住村工作制度操作规则》,县纪委监委联合两办督查室、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成立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扶贫一线,紧盯关键点进行三个“查看”。
    查看是否“住农家”。通过走访贫困户、查看考勤记录或民情日记等方式,查看干部的住村天数,为防止人情因素的干扰,督查组会通过查看帮扶干部放在贫困户家中的生活用品来侧面核实住村情况,比如牙刷、毛巾是否有积灰,是否长时间未用。除此之外,督查组还会采用微信视频的方式进行突击查岗。
    查看是否“知农底”。“2468”住村制度是倾听民情民意的“绿色通道”。为查看扶贫干部是否真正摸实情、找病因,督查组采取座谈会、调查问卷、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询问扶贫干部负责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情况,比如:贫困村“一个确保、两个完善”的具体情况;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是什么?年收入有多少?主要经济来源有哪些?
    查看是否“帮农户”。为避免“2468”制度流于形式,督查组针对存在的帮扶工作不扎实、帮扶措施不得力、因人因户施策不精准的问题,对贫困户扶贫手册上的致贫原因、贫困村存在的公共服务短板以及针对性帮扶措施现场一一核对,仔细筛查生产就业、安全饮水、道路通畅、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截至目前,该县纪委监委共开展督查85批次,发现问题158个,督促整改到位135个,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问题87个,化解信访问题在家门口4个。(蓝山县纪委监委  刘开志 秦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