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入村督查手记】鼎城:攻坚脱贫务“实”求“精”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11 11:08 来源:三湘风纪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决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入村督查工作,区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由全体纪检干部参与,对全区40个贫困村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督查。利用2天2晚时间,我和办公室杨超同志前往许家桥回维乡珊瑚岗村入户走访,重点督查。本次督查实地走访许家桥乡珊瑚岗村贫困户20户、召开座谈会5次,实地查看12处现场,我们感到,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民生改善方面,珊瑚岗村都取得一定成绩。
    扶贫站位“高”。“出门一身泥,进门一身灰。”几年前,这些画面在珊瑚岗村8组村民金某某的眼里是见怪不怪的事,因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见证着。2019年,市委政法委出面协调,筹资为村里修建了4.23公里通组公路,正好就通到了金某某的家门口。如今,村民们高高兴兴地走在新建的公路上,心情十分舒畅。这条光滑平坦的水泥路,也成了金某某的“心头肉”。只要天气好,她便从家里拿来扫帚,进行义务清扫。鼎城区许家桥乡珊瑚岗村是市委政法委定点扶贫村,由市里派驻帮扶工作队。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主动提高政治站位、抬高精准
扶贫标杆,始终着眼常德市扶贫工作全局脱贫。市委政法委依托乡镇振兴大战略,把改善基础设施为首要任务,投入800多万用于村级道路硬化、沟渠改造、山塘改造和电网改造,该村建设了5.5公里灌溉沟渠;淤堵了几十年的水塘又重新通了水,可灌溉上千亩农田;照明路灯一盏盏亮了起来,村民原来发愁的难题正逐一得到解决;将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将原有的养鸡产业整合转型升级,组建成个人+集体的养鸡模式,由村、工作队负责鸡苗、饲料、市场,贫困户负责喂养,对100亩油茶新造、进行红薯种植与加工等方式,实现贫困户集体创收。可以说,在攻坚脱贫的道路上,他们一直在追逐更高更大更强的脱贫致富梦想,其格局之大、境界之高。
    致富意识“强”。“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这都要感谢政府,搭帮扶贫干部。”刘某某说。刘某某是珊瑚岗村2组村民,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个上初中的孙子,一家三张嘴,全指望着儿子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2018年,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她家新建了敞亮的新房,屋场前坪铺上水泥,生活条件改善。2019年,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经多方论证,并与支村两委成员商议后,决定发展茶林鸡养殖和红薯种植两项扶贫产业。刘某某与儿子成了第一批受益者。村里与省畜牧业龙头企业石门湘佳牧业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鸡苗,负责防疫、技术指导、收购。贫困户参与鸡的养殖,按照每天80元的标准给付务工报酬,一年下来,母子俩收入加起来破了万,远远超过了人均收入3700元的脱贫标准。目前,全村养殖土鸡3000多只,销售收入达20余万元,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3万余元。此外,流转村民荒地100余亩,进行油茶新造项目和参与许家桥乡扶贫产业项目红薯种植示范基地的红薯种植,收获红薯5.5万公斤,向贫困户支付务工报酬7万余元。攻坚脱贫以来,无论是在致富精神的培育上,还是在致富能力的提升上,亦或是在致富平台的建立上,派帮工作队真正唤醒了贫困村民的致富意识。
    帮扶用情“真”。剪某某是珊瑚岗村1组村民,今年65岁,先天性聋哑。因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属于村里的兜底贫困户。其女儿患有智力残疾,早年嫁于本村后,便随夫生活,剪某某平日里独居。剪某某的女婿找到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述说了家里的困难,希望工作队能给岳母“安排”点过年的鱼肉。上门送肉时,工作队又里里外外将剪某某的房子检查一遍,对她家厨房做了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改造,厕所也安了热水器、搞了化粪池。在与该村贫困户入户、驻村工作队交流的过程中,很多都是具体争做扶贫事。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抓扶贫、促脱贫是真心真意想、真刀真枪干,真正做到了一切围着扶贫转,一切朝着脱贫看。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要打造优良的扶贫环境,获得贫困户和群众的认可,就要努力做到“扶贫有实效、服务有温度”。(鼎城区纪委书记 王明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