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入村督查手记】鼎城:扶贫督查感悟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15 15:58 来源:三湘风纪网

    2020年5月14日、5月15日,由区纪委雷华平同志带队,我们一行两人前往双桥坪镇大龙站居委会开展扶贫督导。
    双桥坪镇大龙站居委会共有524户,19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28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无上访村,民风淳朴、环境秀美。通过两天的走访,深刻感受到了精准扶贫为这里的群众带来的好处。
    听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一共走访了十来户贫困户,在十多次的交谈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的政策好”,这让有15年党龄的我不由的自豪起来。
    易某某一家两口人,女儿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易某某以前身体好时,经常在附近打打临工,生活还算过得去。今年年近七旬的老人,身体渐差不再有能力务工,心中为生活发愁。扶贫工作队了解此情况后,为其送来了30只小鸡仔并提供饲料。这下易某某放下心来,30只小鸡养大后那就是3000多元的收入啊!走进易某某家时,他第一时间就把我们带到他的鸡圈前,给我们介绍他喂养小鸡的方法。他说:“感谢党的政策好啊,政府给我女儿申请了低保,我每个月还有老年人补助。你们看我的房子,都是政府给我找人给我出钱整修的,不然我们都没地方住了。去年还给我申请享受光伏发电补贴3000元......”说起党的好政策,不善言辞的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据扶贫工作队介绍,今年工作队为贫困户购买了2800只小鸡,分给了71户有需要的贫困户,并提供饲料。罗队长说后续还会请技术员上门指导养殖,并且已经联系好买家之后按土鸡价格收购。
    看到最深的一段情
   来到谷某某家时,还没等我们开口,她身有残疾的儿子彭某某就拉着我们走进房间。房间有点破旧,不过危改后居住到不成问题,昏暗的房间中一床粉红色的被子是最大的亮点。彭某某微笑着说,这是张队长给我们送的。原来去年谷某某突然中风瘫倒在床,得知消息的工作队第一时间到家中看望,联系医院告知相关政策。细心的张先刚发现床铺很薄,当晚就在居委会墟场购买了当时最厚的棉被送到彭某某家为他铺好。其实平时张先刚就经常带一些衣物过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贫困户。
     罗队长说:“我们四个人平均年龄有52岁了,但是我们立志当“两xin”工作队。一是用心,来了就安心扎根这里,为老百姓服好务。多入户多沟通,才能真正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二是用新,创新工作方法,让老百姓实现由“脱贫路上推着走”向“致富路上自己走”转变。去年我们发现村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较多,也很容易发生问题。为了给年轻人回村务工创造条件,我们与建在此处的常德高速服务区联系,建议他们多使用本地工,现在服务区80%的工作人员为本地居民。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队多方筹资建设光伏发电站,现在每年有4-5万的集体收入”。
     走过最美的一段路
    14日的晚饭后,我们步行前往附近的几户贫困户。短短的一段路程,却映射出现代农村最美的风景。一是环境真美,村组公路均已硬化,路边各式各样的小花,白色垃圾无处可寻,时不时还有各式的鸟儿飞过,空气清新的让人忍不住多吸几口。二是老百姓真好,步行期间路过吃饭的人家,他们总会招呼我们进去吃饭。罗支书说,这几年工作队四人长期住在这里,已经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早就把他们当亲人当家人了。三是改变真大,精准扶贫带给一个地方的不仅仅是硬化几条路、建设几个项目,更重要是改变一个地方的风貌。大龙站社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无上访村,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十分和睦。老百姓也改变“等、靠、要”的思想,有能力务工的就外出务工,无能力的在家做点小养殖,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2018年大龙站居委会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74户贫困户就有71户已脱贫,今年全部脱贫。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一起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鼎城区纪委监委 胡婉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