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峰:“三措并举”补齐产业扶贫工作“短板”

“只要有产品,现在都能卖出去嘞。我们农户和衡阳雁农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品收购协议,只等油桃一成熟,他们就会以市场价格来收购。”谈到农产品好不好卖,公益村贫困户刘昌义满脸笑容地告诉前来走访的区纪委监委干部。
这近日区纪委监委扶贫领域专项治理督导组对产业扶贫质量开展“回头看”的一次回访。
“个别党组织履行扶贫领域主体责任不平衡不到位”“扶贫项目监督措施还不多”“扶贫项目监管还不规范”“产业扶贫成效还不明显”……一直以来,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雁峰区产业扶贫的“痛点”“难点”。
如何通过补齐产业扶贫工作中的“短板”,将工作引向深入。带着问题,雁峰区纪委监委聚焦产业扶贫协议、生产技能培训、产业资金使用与筹集、农产品销售等环节,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织密监督网络、做好后半篇文章“三措并举”,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快补上薄弱环节,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层层压实责任
区纪委监委组织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局等8个牵头职能部门、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同志召开工作推进会,听取专题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并统筹一体推进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明确工作计划,理顺沟通衔接机制,细化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专项治理不走样、有实效。2017、2018年,雁峰区连续两次组织贫困户同帮扶企业签订产业扶贫协议。目前,雁峰区建档立卡的194户贫困户全部签订了产业扶贫帮扶协议,实现产业扶贫100%全覆盖,仅产业分红,2019年度贫困户人均可获得1440元,全区贫困人口较上一年度下降3%。
一直以来,要想发展好农村产业,农资和生产技术是重要保障。针对区内贫困户缺乏生产技能的问题,雁峰区纪委监委深入村户调研,了解群众最紧缺的生产技术,形成培训清单,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等职能部门积极履职,落实好主体责任,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上门培训等方式抓好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全区194户贫困户已全部完成生产技能培训。织密监督网络
为着力解决扶贫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实现对扶贫专项资金、民生资金的实时监督、动态管理。区纪委监委深入开展网络跟踪,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数据公开公示、碰撞比对、受理投诉举报作用,得出疑点线索55594条,目前已交办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区农业农村局、区医保局、区水利局进行核查。
当然,搞好扶贫产业,除需要生产技术外,保障资金、种苗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区纪委监委大力开展“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以及脱贫攻坚“三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等专项监督,全力护航全区脱贫攻坚任务。今年3月份,区纪委监委以保障春耕春种为切入点,成立3个督查组,一方面,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下沉一线、帮农助农,服务指导群众做好防疫与春耕备耕;另一方面,对农资供应及市场秩序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向职能部门反馈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截至目前,督促整改问题49个,通报批评7人,约谈提醒6人。
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
区纪委监委坚持以案促改,注重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在彰显监督实效的同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2019年查办了龙湘林侵占集体资产案件,并开展“听庭学法”活动,组织区内40余名村组干部,旁听了龙湘林案件的庭审,不仅有效地惩治了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还给当地村民进行了普法教育,明确了法律红线和底线,达到了“查办一案、普法一方”的目的。
一直以来,“产了怎么快速卖出去”是贫困户和扶贫企业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区纪委区监委强化问题整改,对全区扶贫领域开展地毯式监督检查,责令立行立改问题31起。尤其是指导各派驻纪检监察组下沉一线发挥好“驻”的优势,以高频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督促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推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确保全区消费扶贫、电商扶贫政策落地生效。
“多亏消费扶贫好政策,我们‘南岳寿’蜜饯类产品进入消费扶贫政府采购平台。”谈起电商扶贫政策,作为雁峰区帮扶企业之一,衡阳市星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崔秋萍笑着说,“自从我们同衡阳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了消费扶贫协议,仅仅去年11月份,我们就一次性卖出了6000份‘南岳寿’系列干果,销售额达46.8万元。”(雁峰区纪委监委 谭琼飞)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