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衡南:后续帮扶 让搬迁户有了安定感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19 09:06 来源:三湘风纪网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一家人能安心住在这里。”近日,衡南县纪委监委组织“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回头看”,在泉湖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督查人员进入扶贫车间,跟正在加工艾草的贫困户周道仕进行交谈。
    去年5月,县纪委监委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检查中发现泉湖镇易地搬迁安置点部分贫困户考虑生计问题不愿入住问题。县纪委监委随即向相关部门进行交办,责成限期整改到位,镇纪委积极跟踪落实。
    2016年,衡南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共投入各类资金3.7亿元,新建泉湖镇红湖村等4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住房面积15.25万平方米。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县纪委监委积极主动作为,护航脱贫攻坚,紧盯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址、工程建设、日常管理等开展全程监督,同时,强化对安置点后续帮扶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集中治理以来,共组织检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3个,发现问题28个,立案8件,处理13人,追缴资金5.97万元。
    衡南县因地制宜、分类扶持,切实让搬迁贫困户扎下根。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就业创业。如该县泉湖镇引进鸿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办易地扶贫车间,招聘50名贫困户种植加工销售药艾产品,帮助搬迁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设立公益岗位,安排劳动能力弱的搬迁户就业。如在集中安置点设立保洁员、巡逻员、管理员等公益岗位,6户以上9户以下集中安置点设立1-2个公益岗位,10户以上的安置点设立3-5个公益岗位。目前,全县集中安置点已设立120个公益岗位。实行委托帮扶,确保搬迁户收入稳定。选择20多个发展前景较好的农村合作组织或者龙头企业作为帮扶主体,与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建立利益联接机制,确保搬迁户的收入稳定。建设幸福菜园,降低搬迁户家庭生活成本。在安置点附近租赁旱土或稻田,实行“一人一分地”,使其通过自身劳动实现蔬菜自给自足。
    通过强化后续产业帮扶,既留住搬迁群众的人,又暖住搬迁群众的心,更鼓起搬迁群众的“钱袋子”,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定感。(衡南县纪委监委 刘虹 谢家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