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泸溪:难道碧溪村有致富的“金扁担”吗?

五月以来,泸溪县71名纪检监察干部按照一人一村、吃住在村、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到全县71个贫困村开展两天两晚的蹲点督查。
我所督查的石榴坪乡碧溪村地处泸溪、辰溪、麻阳三县交界之处,是一个地处边远山区、耕地奇缺、交通不便的深度贫困村,人称泸溪的西伯利亚。当我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还没到碧溪的时候,心里不仅产生了疑问,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村该如何摆脱贫困呢?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没想到碧溪村以这样诗意的面貌呈现在我的眼前。走在整洁的道路上,漂亮的楼房,盛开的花朵,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广场,勾勒出一幅整村脱贫向小康奋进的动人画卷。这不是我想象中贫困村的模样呀,难道碧溪村有致富的金扁担吗?我的心头又浮起了问号。
面对突然出现在村部楼前的我,县自然资源局驻碧溪村工作队三人有点意外。放下行李后,我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召开了见面会,简单地向工作队和村干部说明来意后,我从查资料和逐一谈话入手,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
碧溪村辖3个村民小组,共有346户1352人,有水田面积811亩,旱地面积420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38人,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近年来,搭乘精准扶贫的东风,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碧溪村干部抓住村里青壮年会泥工、装修工的特点,积极实施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双结合模式,实现了村民家里家外齐发展、村集体有光伏发电产业增收、村庄建设美丽宜居的可喜局面。
在200亩红心柚基地,我对基地面积进行了测量,面积没有打折扣。村民刘佐香跟我谈起了自己的创业史:“我以前在吉首做水果生意,现在回乡创业,这200亩红心柚去年已经挂果,今年形势不错,还种了80亩烤烟,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还实现群众就近务工。但是,创业的时候很艰难,没有启动资金,是村干部每个人给我借了5000元,又积极协调场地等工作,我就放心大胆地创起了业。”
她的话引起了在场务工群众的共鸣。“村里还成立了振兴种养植专业合作社,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子,共同发展奔小康。”
“我们村干部不仅仅是掏腰包扶持群众创业,在疫情期间,群众没有口罩无法出门务工,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千方百计买来了口罩,做好了疫情防控,让群众顺利地出门打工去了。”……
随后,在两天两晚的时间里,我走访了在家的农户,拨通了帮扶干部的电话进行督查,察看了光伏发电项目、养鸡场、烤烟基地、辣椒基地等5个项目现场,召开了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
由于正是农忙,会议放在晚上7点召开。吃过晚饭,群众来到了村部。“我的危房改造款都到位了,雨露计划都到位了,我对工作队很满意。”贫困户刘克俭快人快语。“我们村建成了美丽乡村,水、电、路都搞好了,感谢党,感谢政府,其他村的人把碧溪村叫小香港,我们觉得很自豪。”党员刘克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一组有400人,19户,自来水净水器功率较小,供应不了组上这么多人。”非贫困户刘克良建议村里给一组增加一台净水器。“村支书虽然在我们碧溪村为民微信群里,可是他不会使用,不能用网络给我们处理事务。”……
我对群众反映的供水、照明等问题和村里、乡镇进行了交办,要求尽快协调解决问题,确保让群众满意。驻村领导表示正在加紧办理中。对村干部提出了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的要求,并加进了碧溪村为民群,实时督导问题交办和干部履职情况。
“碧溪村来最边远,只见荒山少见田。如今扶贫政策好,荒山变成大金山。”当我结束了督查,再次颠簸着离开碧溪村的时候,我想起了走访中群众给我唱起的这首山歌。我的心里已经化疑惑为欣慰,我相信碧溪村的金扁担会越挑越稳,碧溪村群众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泸溪县纪委监委 胡灵芝)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