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永兴:暖心的证明

“李老兄,您的病情好一些吗?”今年4月27日上午,我来到县中医院看望正在住院的贫困户李某兵。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床沿边放着一个拐杖,没有亲属陪护。
听到我的声音后,正在打“点滴”的李某兵支起了身子。“证明已经办好了,请收好。”我将盖好公章的证明交给他。
李某兵拿着证明,双眼笑得咪成了一条直线。“你是我的恩人,陈领导,谢谢你!”
见他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我心里百感交集:“只要为群众办了实事,即便是一件小事,群众就会觉得幸福。”
李某兵家里有三口人,他和妻子,还有女儿,不幸的是李某兵患病,失去了劳动力,全家生活主要靠妻子到外省务工维持。6岁多的女儿跟随父母在外省上学。
由于李某兵全家长年在外省,作为帮扶人,微信、电话架起了与他沟通的时空“桥梁”。
“陈领导,我在永兴县人民医院住院,头晕得厉害。”4月18日上午11时许,李某兵在微信里发来信息。
“去医院看你。”见到他的微信信息,我放下手上的工作,赶往医院。
“最近头晕的厉害,不得已才来住院。”他反复对我说。
与我交流时,他屡屡欲言又止。我猜想,他可能给遇到了烦心事,再三追问下,他告诉了我。原来,他要为孩子读书开一个证明,这样小孩在外省读书就能享受教育补贴。
“这个证明,我去办,你安心住院治病。”
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听到我这么说,眼禽泪水,感动地说:“去年,你已经为我办理了一次证明,而且你不收我的快递费。”这一次,又麻烦你,心里过意不去。
他提起的这件事,我也记忆尤深。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晚上9点,他在微信对我说,能不能为他开一个证明,星期三之前要。我二话不说,应允了他。第二天一大早,我入村开证明、找部门盖章、办理快递。他在星期三下午5点许,微信告诉我:“证明已经收到,谢谢、谢谢!”。
他和我,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听电话声音就知道是我;从有事情才联系,到如今的逢年过节微信祝福。我和他,已跨越了帮扶责任人和被帮扶对象的工作关系,也许在李某兵心里,我已成为了他的亲人。
“我会教育好孩子,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来回报你对我的帮助。”李某兵出院时在微信里给我留言。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结对帮扶责任人,时刻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百姓心为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民致富、帮民解困。(永兴县纪委县监委 陈保文)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