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入村走访督查手记】华容:李大哥的“心结”终于解决了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22 11:16 来源:三湘风纪网

    5月13日早上8点半,我的突如其来的暗访惊动了村里的几位村干部,当我说明来意,只要求村扶贫专干带我到村里转转,随机走访贫困户时,村扶贫专干白主任留了下来。我和白主任开着车,一户一户的走下来,贫困户都念叨党的政策好,为老百姓做了大好事。一路下来,我也心潮澎湃,信心满满。
    当走到李大哥的屋前时,我的心里是很震惊的,怎么还住这样的房子。李大哥的房屋就建在一口鱼塘的堤岸上,是上世纪90年代华容非常流行的“小三间”,中间是堂屋,两边各一间住房,面积很小,房屋低矮,墙面斑驳,墙壁很薄,是典型的从下到上“一块砖”砌起来的,门上、窗户上都能看见显眼的裂缝。
    李大哥不在家,只有嫂子在家。李大嫂很热情,忙着搬凳子、倒茶水。坐下后,我详细问起李大嫂的家庭情况。李大哥一家4口人,大哥大嫂还有两个正在读小学的小孩,李大哥已有49岁,结婚较晚,是一个泥瓦工。李大嫂身体不好,有较严重的眩晕症,干不了什么重活,就在家里照顾小孩上学。一家人的收入就靠李大哥做泥瓦工,由于还要照顾妻儿子女,只能在县城和附近打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问起小孩上学的情况,李大嫂连连表示小孩享受了教育助学政策,每学期按时拿到了补助。
    我问:“那你家的房屋有人来帮你进行过鉴定吗?怎么没维修?”
    李大嫂脸色迅速灰暗了下来,一副欲吐不快的样子,但却什么也没说。我转头看向白主任。白主任明白我的疑问,哭笑不得地向我诉说缘由。白主任说:他家的房屋,镇里村建站上门来过两次,鉴定房屋属于C级,可以维修,国家最高可以补助2万元维修款,但问题在于老李不同意维修,只愿意新建。村里为了这个事和老李面对面商量过3次,但老李认死理,坚决不同意维修,村里实在没办法。
    看来,老李的意愿很坚决。据李大嫂介绍,老李的“坚决”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老李自己就是个泥瓦工,非常清楚这个房屋由于基础不好,维修的再好也是个空架子,几年又会恢复成老样子。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国家就是最高补助2万元,如果想新建房子的话,老李自己还要贴进去不少钱。白主任因为多次与老李商量,在一边也分析了,老李的“心结”大概就是这两个原因。
    我问白主任,这个问题村里能解决吗。白主任很为难,主要是要看老李的意见。我问李大嫂,明天我早点来,要李大哥慢点去做工,在家里等着我,把村支书也喊上,我们一起再来商量一次,我回去也向委里报告,争取县纪委的支持,看能不能解决好这事。我又叮嘱李大嫂,你也做做老李的思想工作,今年不解决住房问题,以后就没这么好的政策了。
    我和白主任又走访了几户贫困户,由于记挂着老李的事,我赶回纪委机关,向委主要领导做了汇报。领导非常支持,承诺支持一部分资金,又向万庾镇负责人打了电话,请镇里也承担部分建房资金。总之,不能让老百姓因为建房欠上一屁股债。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了李大哥家,白主任和村支书已早我一步到来,看来他们已经闲聊过一阵子了。李大哥是一个健壮的汉子,皮肤黝黑,两鬓已现斑白,穿着一件工作服。我还未坐定,白主任已先向我道喜,我们接到镇里的电话了,告诉了老李,老李也已经答应自己出1万元新建房屋。我也惊喜老李的转变,把我们的意见向他转达,绝不会让他建新房欠新账。
    5月22日,我再次打电话给白主任时,白主任说新房已完成选址,就在老屋旁边50米,没有建在鱼塘堤上,已经打好地基,两周之内能建好。我非常感谢村干部的辛勤付出,也为李大哥马上入住新房而高兴。我也为自己鼓劲,李大哥的“心结”终于解决了。(华容县纪委监委  刘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