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入村督查手记】衡阳市:此时无声胜有声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23 16:49 来源:三湘风纪网

    按照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衡阳市纪委监委作出强力部署,全市1136名纪检监察干部“尽锐出战”,下沉到322个贫困村,开展“进村访民情、进组查作风、进户督帮扶”活动。市纪委监委政策法规室负责耒阳市亮源乡的三个贫困村。
    因为要吃住在村里,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然而,随着汽车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兜兜撞撞2个钟头后,我的心情也开始“百转千回”了。不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我完全想象不到曾经依靠煤炭无比辉煌的耒阳市,居然还有这么偏远落后的乡镇。一路上,我们看到整片整片翠绿的楠竹包裹着大大小小的山头,山腰甚至山顶上星星点点看到一些民房,排水沟旁不时堆起清理出来的砂石,一路尘土飞扬在墨绿山林间格外显眼。原来,亮源乡与耒阳市其他乡镇地质结构迥然不同,这里的土壤既不是红壤也不是粘土,而是沙质土,这样的地质结构适合楠竹生长,但不利于水土保持,一旦遇见暴风雨,就容易造成山体滑坡。虽然有着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当地党委政府为了保持生态环境,严禁村民进行挖矿和挖山(洗沙)。
    这里虽然偏远贫穷,但依然生机勃勃。干部虽然条件艰苦,但依然斗志昂扬。这次我们要走访的是关王村。关王村是亮源乡这个“山区中的山区”,由余升、湖岭、元明、岭上四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3460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19人,已经脱贫77户215人,未脱贫2户4人。这些贫困户主要集中在合并前的元明村,而元明也是合并的四个村中唯一一个在海拔1600米山上的村。因此,我们这次走的主要就是这个名副其实的“山村”。找到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开了一个简短的碰头会以后,随机走访就正式开始了。因为多数贫困户都是住在山上,我们就顺着山脚往上走。亮源乡所有的贫困户家门口都“挂了牌”,我们只要看到“挂牌”的农户就知道是不是贫困户了,根本不需要“特别安排”。
    走访中,我印象最深的关王村5组一位名叫胡富生的贫困户。刚到胡大爷家时,没见着人,只见到一栋单层新房。不久,一个六七十岁的大爷从屋侧急冲冲地走了出来,满脸堆笑,凑到我们跟前,有点“手足无措”,站在屋前指这指那,一双沾满了泥土的手一个劲地想伸出来握手,却又担心因为太脏而僵在半空。看到大爷这样子,我心生感动,连忙伸出手,握住了大爷那双乌黑粗糙的手。大爷很激动,一个劲地“呜呜哇哇”,抓住我的手摇了又摇。原来,胡大爷是个哑巴,之前的房子由于失修成为危房,却是一家三口赖以躲避风雨的安生之所。每当春夏雨季来临时,时常面临山体滑坡压垮房屋的危险。在驻村工作队和乡镇干部的帮助下,胡大爷终于今年搬进了一层崭新结实的砖房,再也不用在下雨天担惊受怕了。而更早之前,驻村工作队和乡镇干部还帮助胡大爷解决了低保、医保等大大小小的问题,让胡大爷一家能够衣食无忧。因此,只要看到了镇里或者其他地方的党员干部,胡大爷就会主动走进来,咿咿呀呀地“诉说”着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胡大爷他的喜悦、他的感激、他的尊敬、他的信任,溢满在他那张充满褶皱的脸上。虽然没有言语,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晚间,在山下稻田此起彼伏的蛙鸣声中,我脑海里回荡的总是那位不能说总是笑的胡大爷。想起胡大爷的憨笑,我却有点想哭。想哭是因为我想到了习总书记把老百姓上厕所、喝水、出行等等芝麻小事都当成了党和国家的大事而殚精竭虑,想到了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承诺要在今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众志成城,想到了全国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为了消灭贫困而无声奉献,想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惩那些胆敢向扶贫资金“动念头”的人而高悬利剑,想到了许许多多“胡大爷”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从此与“贫困”说再见,与“幸福”结伴而行。这一次的督查走访,让我为自己生为一名中国人、生为一名共产党人、生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而骄傲、而自豪。此时,我更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话背后的深厚感情和期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衡阳市纪委监委 易志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