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安化:账顺了 桥通了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24 09:25 来源:三湘风纪网

    四月芳菲,春意正浓,冷市镇东庄坪村村民正走过村里新修建的大桥前往对岸参加春耕生产。在潺潺流水与萋萋芳草的映衬下,一座连接十四组的水泥大桥显得格外伟岸。这座让村民过上便利生活的大桥之所以能修通,得益于安化县纪委县监委启动的村级财务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修桥是为了方便大家,但是修这座桥大伙喊了十几年,直到今年才修好,其中还有很多曲折。”东庄坪村总支书黄社家向记者介绍。
    东庄坪村十四组有60余名村民居住在公路对面的山上,被溪水隔开,出行与劳作都很不便利,以往出行都是靠山上砍来的竹子做成桥,遇汛期竹桥被冲走,村民们就不能外出劳作、不能运输物品,小孩子更不能上学。
    交通不便,居住在对岸的村民多年来便累积了强烈的修桥愿望。
    “我们多次向村里、镇上的干部反映,也愿意自筹资金,没有桥太不方便了,小孩子上学也很不安全。”村民黄卫武所言代表了东庄坪村十四组全体村民的想法。
    最终通过自筹与向上申请资金,这座长43米宽3米的希望之桥、便利之桥终于开工了,然而修桥之路并没有如大家想像的那么顺利。
    “桥修到一半,便停工了,因为资金不够。”黄社家介绍,停工后十四组的村民心里都很有意见,要求村里帮忙想办法。村委会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动用集体资金修桥的计划,但遭到其他几个小村的强烈反对,不愿意将现有的库存资金拿出来。
    原来东庄坪村是由原柏木、东庄、红岩三个村合并的大村,并村已有10余年之久,但并村未并账,一个村里存在四套账(一套大账三套小账)。在并村之前,各小村间的“贫富差距”大,富裕村不愿并账,觉得吃了亏,村合账未合,这对村里的管理带来极大不便,也存在很大财务风险。
    东庄坪村存在的问题是全县并村未并账的一个缩影。2019年9月,由安化县纪委县监委牵头,在全县启动村级财务专项整治,冷市镇纪委紧跟全县的统一安排部署,对东庄坪村并村未并账的问题进行整治。
    “并村并账不仅能够规范管理,还能严防‘微腐败’,为了搞好这次村级财务专项整治工作,我们在讲政策、明纪律的同时,与镇财政所工作人员多次入村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小村并账。”冷市镇纪委书记王炼表示,在全县进行村级财务专项整治的大环境下,东庄坪村圆满完成了并村并账工作,十余年的“陈年旧账”全部并入大村。
    账目全部并入大村,在村支两委的统一安排下,之前停工的桥又启动了,天堑变通途,2020年初这座承载着东庄坪村十四组全体村民的致富桥、便利桥、希望桥终于修通,东庄坪村居住在沿溪两岸的村民实现自由互通,目前这座桥正在进行后期完善,除了步行,还可以通车。
    “再也不用担心溪里涨大水,再也不用担心小孩子上不了学。”村民王小平行走在新建成的大桥上,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群众的获得感便是进行村级财务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最大动力。2019年9月以来,安化县纪委县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职能单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专项整治。为了保证工作进度形成监督长效,县纪委县监委主要负责人张靖华对工作进度慢的4个乡镇进行约谈,同时出台《安化县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征求意见,目前全县433个村,已有404个村完成并村并账工作,合并资金1734万元。
    “进行村级财务专项整治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张靖华表示,下一步将加快进度全面完成村级财务专项整治及并村并账工作,对已完成并村并账工作的村开展“回头看”,通过整章建制建立长效机制,全力守护好村民“钱袋子”,让监督在基层发挥实效,让整治成果实现良性循环。(安化县纪委县监委  贺文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