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常德经开区:贫困户送来三斤鳝鱼

“谢哥,你在哪里?”小杨在电话里急切地问我。
“我正在进行扶贫督查,小杨,你有什么事吗?”我在电话里疑惑的问。
“我必须和你见一面,越快越好,我就在村部等你。”没等我多问一句,小杨急匆匆的就挂掉了电话。
小杨是我的帮扶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老高的女婿,家住汉寿,一直经营着一家摩托车修理店。最近两年,在我们的鼓励下小杨家里又养了几头黄牛,还承包了一片茶油林,每年的收入都不断提高,全家的经济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了。为了方便照顾老高二老,小杨去年把老两口接到了汉寿家中一起居住,是一个有上进心和孝心的好小伙。
小杨这么急,难道是遇到什么急事吗?督查告一段落后,我立即驾车赶到了村部。到了村部,看见小杨和他爱人小高、岳母张阿姨都在村部等我,见面后我一边抱歉地解释迟到的原因,一边关切地问,“小杨,你今天把小高、张阿姨都带过来,是遇到什么急事了吗?”
“没有急事,困难你都帮我解决了,剩下的事就是靠我们全家自己加油干了,哪有天天给你添麻烦的。今天过来主要是带我岳母到常德医院复查,顺便给你带了我岳父自己抓的鳝鱼,这可都是野生鳝鱼,怕太迟给你,鳝鱼死在袋子里浪费了。”小杨一边露出淳朴的笑容,一边扯开一个小编织袋给我看。
“还真是好大的鳝鱼,应该给张阿姨多吃点,补好身体。”我又关切地问,“张阿姨的病好些了吗?”
“好多了,好很多了。今天只是来复查的,多亏你上次给我联系医院,我病也差不多好了,钱也没有花多少,太谢谢你了!”张阿姨立刻回答我。“不是我的功劳,是我们现在的政策好,我只是帮忙联系一下。”我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接着问道,“叔叔现在的身体还好吧,我上次去家里,他也没太说话。今天怎么没有见他和你们一起来?”
“他的身体好着呢,他就是那么一个人,平时不太爱说话,但是他还是记得你的。你帮我联系看病,又帮我女婿办理银行贷款,我女婿家离常德这么远你还经常跑,他虽然不说,但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一直念着你的好。他现在每天也没有闲着,有时间帮我女婿看看牛,抽空还可以在乡里抓鳝鱼换点钱,都是一些身体吃得消的事,还能捞点收入,日子已经比以前好过多了。”她笑着对我说,“这不,今天我们到常德来,他千叮万嘱,要我们带了三斤新鲜的野生鳝鱼给你,说是乡里东西,希望你不要嫌弃。”
“你们这么说就太见外了,我和你们结对子,就是结亲戚,这都是我一个晚辈应该做的,哪有给亲戚做事还收礼的,再说,现在纪律有规定,我又是管纪律的,肯定是要带头遵守的,所以呀,这里的鳝鱼不是我看不起,而是我不能收。”我怕张阿姨误会,一边委婉的回绝,一边解释着政策。
“哪有那么多应该做的,你帮我们,我们知道。你今天一定要收,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不收就是怕我们再麻烦你。”小杨很认真的对我说。这一来二往的,我和小杨一家子有点相持不下了。
闲聊中,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向两个村干部了解到当前野生鳝鱼市场价大概25元到30元一斤,回头就跟小杨说,“今天的鳝鱼我收下了,但我也有一个条件。”小杨疑惑的看着我说,“什么条件?你直管说。”“现在我们有消费扶贫的政策,就是你们自己家里产的富余农产品,可以拿到市场上卖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买。这里的三斤鳝鱼是你岳父的劳动成果,也算是一种商品,我今天也就先买下来,如果以后还有更多的需要卖的牛肉、鸡、土鸡蛋等,我还可以号召我的同事和朋友们一起买,既可以增加你们的收入,也算是支持叔叔劳动致富脱贫。”我笑嘻嘻的对他们说。
“那不行,我们今天来送鳝鱼的,不是来卖鳝鱼的,是为了表达我们的心意感谢你的,绝对不能收钱。”小杨有些不理解。“你的感谢我心领了!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应该做的,哪有党员为群众办事还收好处的,还有党的纪律管着我的,如果一定要我收下,那我就是犯错误。你也不想我犯错误吧!”我边说边当即掏出了100元,就塞到张阿姨的手里。张阿姨还是不肯收,一定要送给我。
这时小高走上前来,对张阿姨和小杨说,“我们还是不要让谢哥为难了,他是一名好干部。”张阿姨听后,安心的把钱收下,脸上也绽放出开心的笑容,一场“买卖拉锯战”终于告一段落。小高的一句话,也让我受到莫大的鼓励和信任,扶贫工作虽然累,但是既能看到贫困户稳定脱贫,生活越来越好,又能获得群众的认可,我们是累并快乐着。
看着这三斤鳝鱼,我对村里扶贫专干说,“来,把鳝鱼拿到食堂,给今晚加班的同志们加个‘硬菜’!”我们哈哈的大笑起来。(常德经开区纪工委 谢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