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汉寿:给群众带来希望就是最大的意义

2020年5月19日,我们再次深入汉寿县丰家铺镇鹿溪村进行走访。鹿溪村位于汉寿县城西南,毗连汉寿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全村共有566户242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20人,走访时还有2户未实现脱贫,是全县33个贫困村之一。
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协助解决脱贫难题、了解掌握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是我们这次入村所肩负的使命。为此,我们事先了解了一番鹿溪村的情况,将涉及到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等重点领域的贫困户进行了提前梳理,到村后与扶贫工作队简单交流后核查抽查了相关档案,随后就开始了入户走访。
曹老是村里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因病致贫,于2015年脱贫。在前往曹老家的路上,扶贫工作队的同志聊起他的情况:孤寡老人、单眼失明、耳朵不太灵光、独自一人居住。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独守着小屋,默默经历春夏秋冬的凄凉身影。然而亲眼见到老人后,我的固有印象被打破了。
我们来访时正好遇到曹老在家边上的小菜园里耕作,老人的体型不算强壮但精气神都还不错,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笑着迎我们进屋,擦拭一番桌椅,开心地向我们介绍起他的新屋和屋里的陈设——县里的危房改造工程刚刚给老人建好了新家,一室一厅,家具齐全,建房子的开销都来自补贴资金。当问起他的生活状况,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再次浮现出充满希望的笑容:“我给村里当环保员,每年有六千块收入,每个月还有三百五十块的五保户补助呢!”
“老人家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啊?大事小事都可以跟我们说!”老人的生活情况不错,我们临走前还是想看看能不能帮上点忙。
“屋里都蛮好,房子修好了,地也有一些,党的政策都很好。不过我自己是有点小事情。”,老人说着有些犹豫,在我们鼓励的眼神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我想搭个偏屋,冬天了烧火用。”
我们马上把曹老的诉求记录下来,与同行的扶贫工作队的同志进行沟通交流,又详细了解了曹老的规划,县职中驻村扶贫的同志当场表示要为其争取一笔资金修屋,让他过个暖冬。或许是问题解决得太快,曹老也是一愣,随即咧嘴道谢。
给群众带来了温暖和关怀,我们的心也变得温暖了起来,回味着曹老幸福的笑容,我们继续进行走访。
贫困户曹大哥一家的情况让我们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使命之重。
曹大哥家里有五口人,妻子和一对儿女都是智力残疾,需要长期服药,最近又生了个小儿子,全家主要靠曹大哥的务工收入和扶贫政策维持生计。我们来访时曹大哥已经外出务工,只见到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儿女。曹大哥的妻子抱着小儿子从里屋走出来,小孩子不到一岁,正睁大双眼,好奇地打量我们一行。曹大哥的女儿紧随其后,搬出了几把断了椅背的椅子,但是我们还没来得及道谢,她就转身回到里屋。大儿子今年18岁,独自在房间看《熊出没》,时不时发出笑声。
“都是曹大哥在外面挣点钱。”“药有点贵,每个月上千块钱。”“没办法,家里还是要有人继承的。”曹妻一边抚摸着小儿子一边回应我们的问题,可以听得出她言语中的低落和迷茫,“不过我要特别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还派了老师上门来给我女儿上课。”
曹大哥家的不幸触动了我们,残疾、疾病和贫困遮蔽了一家人的天空,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扶贫政策的帮扶他们会面对怎样的绝望。这时我更加理解了脱贫攻坚的深刻意义——给那些还困在夜里的群众看见黎明的希望。
走访结束,我们匆匆回到鹿溪村部与村民、贫困户以及党员代表进行座谈,又整理入村情况记录,把发现的问题一一与鹿溪村以及扶贫工作队的干部进行沟通。“曹老修屋的事情要持续跟进。”“这几份贫困户档案数据有误,要及时核对改正。”“枫树到响滩的公路维修要积极争取,村民确实很不方便。”……
入村走访结束了,我们没有发现扶贫领域的明显问题线索,也没有帮忙解决脱贫攻坚的大难题,但是为群众送到了小温暖,帮工作队完善了小瑕疵,已经深感充实欣慰。
脱贫攻坚已经迎来胜利曙光,但是还有硬骨头要啃,还有险峰要爬,作为帮扶责任人和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还要继续扛好扶贫的担子,守护好贫困群众的利益,为决战脱贫攻坚冲锋护航。
驱车返程,晚霞壮丽,我们期盼着鹿溪村明日的朝霞也同样灿烂。(汉寿县纪委监委 潘凌霄)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