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入村督查手记】宁远:美丽瑶寨牛亚岭“变形记”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24 10:15 来源:三湘风纪网

    五月的牛亚岭乍暖还寒,弥漫在山涧的雾气,像一条条柔美的绸带,缓缓飘荡在这个婀娜多姿的瑶寨山岭间。清晨6点,大山在鸟儿的欢叫声中醒来了。
    今天是“冲刺问题清零决战脱贫攻坚”扶贫督查驻村的第二天,像往常一样,一大早,我就起床,沿着山间公路晨跑,润甜的空气,带着花香,迎面扑来,满眼是青翠的山峦、叮咚的泉水,美丽的瑶寨,徐徐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牛亚岭位于宁远县九疑山瑶族乡,距九嶷山舜帝陵核心景区6公里,由原光冲村、庙冲村合并而成,辖9个村民小组,290户973人,全部为瑶族。以前,这里没有通村公路,“望山跑死马”“看到屋,走得哭”“鸡犬相闻难谋面”,村民赤贫如洗,吃的米要千辛万苦背上山,“三月不知肉味”是常态,是一个典型的贫困瑶寨。而今,牛亚岭是湖南省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省乡村旅游三星级景点,拥有市级“九嶷瑶歌”“瑶族传统婚礼”“还盘王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县创卫示范村”“全县文明村”“全县激发内生动力自主脱贫先进村”。
    牛亚岭巨变,是如何实现的呢?是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书写了美丽瑶寨“变形记”。2014年,牛亚岭被列为湖南省省定贫困村,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92户378人,宁远县政府办作为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及村民积极行动起来,拉开了牛亚岭脱贫攻坚战的序幕。
    帮扶修通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在瑶寨更为迫切。2014年来,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为牛亚岭修通了通村、通组公路,让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成为了村民们“金带子”般的致富路。精准对标“六到农家”要求,以开展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序化“五化行动”为抓手,组织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0余个。路通了,灯亮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瑶胞的脸上也挂上了纯纯的笑容。
    结对架设连心桥
    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宁远县政府办选派4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驻村扶贫,政府办在人、财、物上给予全面保障,并按照班子成员结对5户、办室负责人结对3户、一般干部结对2户的要求,全员参与、全力帮扶,所有帮扶责任人严格做到沉下心来帮扶,甩开膀子干事,用真情实意赢得群众的认同、贫困户的认可。
立项栽下聚宝盆
    脱贫易,致富难。如何才能脱贫致富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掘土成金,绿色致富。扶贫工作队坚持“四跟四走”原则,立足牛亚岭村情实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引导村里发展特色种养,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发展特色养殖。依托“嶷山腊肉”这一块金字招牌,2016年村里加工腊肉3000多公斤,实现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2017年,牛亚岭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召集帮扶后盾单位、村支两委及村民代表,探索构建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改过去分散养殖为集中饲养专业养殖,成立嶷山土猪养殖合作社,建成全县最大的村级腊肉加工厂,每年可出栏嶷山土猪2000头,实现经济效益100余万元,带动85户165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壮大乡村旅游。抓住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机遇,大力保护与开发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独具特色的瑶族风情,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民宿旅游,投入20万元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投入50万元保护修缮牛亚岭瑶寨文物,兴办“农家乐”一家,引导村民“退一进三”,吃旅游饭、发旅游财。现在村里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村民达15人,每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抓实劳务输出。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劳务输出,加快村里贫困劳动力从自发向精准、无序向有序、体力型向技能型、个体型向整体型输出转变,先后开展技能培训378人次,发放劳务协作交通补贴15万多元,有效化解了贫困户无门路、无技术、务工难的问题。
    从2014年的省定贫困村,到2018年牛亚岭村全部脱贫,短短数年时间,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巨大的变化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瑶寨村民淳朴的笑脸惹人醉,美丽的山水等你来,昔日的牛亚岭,已华丽“变形”,成为一只翱翔蓝天的“金凤凰”。
(宁远县纪委监委     唐 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