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望城:一次走访 一份思考

今天是入驻村上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督查的第一天,我随机选取了一户贫困户进行走访,该户妻子智力方面有缺陷,两个女儿就读小学,无固定经济来源,靠户主打零工维持生活。
到他家时,男主人还未散工回家。我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后,女主人回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家不是已经取消贫困户了吗?”乍一听,我有点懵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对扶贫工作不满,亦或因为智力缺陷胡言乱语。但来来回回聊了几句后,感觉她思路清晰、表达也还清楚。原来,她家两个女儿因“贫困户”身份,在学校受到了欺负,加上大女儿近期尿床问题,身上有些溃烂。我转过身问了问一旁的小女孩,她怯生生地说:“有同学说我们家里‘恰国家的冤枉’,连妹妹也被欺负。”
晚上7点左右,男主人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一脸狐疑地看着我。我跟他道明来意后,他当即回了一句:“我们已经取消了,不要当贫困户了。”我心中一紧,莫不是真有问题,夫妻二人都是这样的口气。我继续尝试着与他沟通,起初他还有些抵触情绪,慢慢聊开后,他开始向我吐苦水。其实,他们并不是对国家扶贫政策不满,也不是对扶贫干部工作不满,只是“贫困户”身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女儿在学校被欺负老师不管,自己和妻子经常听到身边人闲言碎语,让他们压力很大。这阵子大女儿的变化,更是让他们不知所措。他说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愿背负这样大的精神压力。交谈过程中,我数次看到他脸上透着无奈、甚至绝望的神情。了解情况后,我耐心安抚他的情绪,鼓励他们坚强面对,先带孩子做检查,把当前最紧迫的事情解决好。
回来后,我找到村上的书记,把走访情况与他进行沟通。村书记说,该户家庭情况确实困难,但他们对扶贫工作很抵触,多次要求取消“贫困户”身份,不欢迎扶贫干部走访慰问;村上也多次找到孩子所在学校了解情况,学校反映学生之间偶尔有些打闹,不存在其他问题,也曾多次与他们家的亲朋好友上门疏导情绪,但效果不理想。“精准扶贫,不仅要对物质生活进行帮扶,也要对精神上给予关心关爱,村上要继续关注他们。”听完村书记介绍后,我叮嘱道。“村里会继续密切关注该户情况,寻求行之有效的办法,疏导好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真正脱离困境。”村书记表示。
夜晚,我躺在床上,心里头很难过,久久无法入眠。该户的情况的虽然与自身心理状况有关,但“贫困户”身份无意也是诱因之一,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十八洞村》主人公杨英俊说的那句话,“怎么好端端的就成了贫困户呢”,他心里所想与该户的问题其实有些类似。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围绕提升贫困户物质生活着手,鲜有关注他们内心对尊严的真正需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为人民谋幸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我想这个幸福感虽然是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但更多的应该是内心上的一种自尊自信,一种自我认可。作为纪检干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过程中,应该带着群众感情,站在群众立场去思考、去体味、去施策,让群众感到由衷的满足与幸福。(望城区纪委监委 黄超)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