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吉首:一场“双重体检”之旅

勤丰村位于吉首市西郊,距离市区20分钟车程,是石家冲街道辖区内的一个苗族村,由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共178户810人,建档立卡30户124人,2016年实现村出列,是吉首市第一批摘掉“穷帽子”的村寨,该村以种植蔬菜而闻名,上世纪90年代被评委湖南省放心蔬菜基地,现在正在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这就是雷涛同志和我督查的村寨。
在勤丰村督查的两天,我们行程满满:查阅资料,查看现场,入户走访,反馈问题。虽然忙碌但是却无比充实。在和村民一次次的互动中,不禁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够,要做的还有很多……
2020年5月15日下午1点30分,我们抵达勤丰村,在第一支书龙清峰的组织下,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第一支书、2名驻村工作队员、村支两委干部积极发言,讲述“战斗阵地”勤丰村时,充满了感情,让我们动容,尤其是村支书吴明辉,他在讲述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时,从骨子里散发出一股自豪劲儿:“我们村民风淳朴,村民团结、勤劳,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我们村道硬化了,也变宽了,自来水入了户,村民也都修起了小楼房,日子过得比以前红火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变好了。”
对于村里的“变化”,最有发言权的还是村里的村民。我们入户走访了22户村民,通过与村民面对面交谈,心与心交流,倾听民意,了解村情。
“阿姐,您好啊,我们是市纪委的,今天来走访了解一些村里的情况,可以耽误几分钟吗?”我们走进一组杨大姐家时,她正在自家开的小卖部里带小孙子。“你们好,我腾不出手来,你们自己拿凳子坐啊!”杨大姐招呼我们坐下。
她一边哄着小宝宝,一边耐心地回答着我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我们村评选的贫困户还是很合理的,都是家里确实有困难。我对村里的干部非常满意,没有意见,他们挺负责的。有什么事情都及时在广播里播,还有发到我们村的“为民”群里。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我们家平日种点菜,还有经营这个小卖部,收入还可以。现在路修好了,农闲时,我经常和老公到吉首打点零工,早上去,晚上回,非常方便。我觉得现在党和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要勤勤恳恳做,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双手创造。我没有什么文化,说的不好,你们不要笑话我。”
走访二组石大姐家时,刚过晚饭饭点,她正在厨房忙着洗碗,看到我们后,一边热情地邀请我们吃晚饭,说家里还有饭菜,一边从堂屋提椅子到屋前坪场,招呼我们坐,坐定后,我首先好奇地问了石大姐:“您都不知道我们是谁,也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就邀请我们吃饭?”石大姐说:“来者都是客,当然要热情招待,而且我看见你们胸前佩戴的党徽了。”
石大姐在谈到自己家里的变化时,非常感慨,因丈夫早年患了结肠癌,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都被掏空了,还欠下了不少债务。当时她一个人挑着家里的重担,感到非常迷茫,经常以泪洗面,不知所措。而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让他们一家看到了希望,2014年经过申报和评议,他们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还享受低保政策。在政策的帮扶下,一家人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孩子上学费用不用愁,老公的治疗费也有了着落,石大姐又重燃了生活的希望。“我现在真的觉得很满足,债务还清了,老公的身体状态也越来越稳定,孩子也上了大学”石大姐谈到现在的状态时,非常轻松和从容。
此次入村督查即是给勤丰村扶贫工作做“体检”,也是一次深度地“自我的体检”,作为一名党员,在做群众工作时,必须把心贴近群众,多一丝微笑,多一份理解,多一点耐心;以务实的作风开展和落实每一项工作,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做到主动担当作为,忠诚履职尽责,用好执纪执法两把尺子,不负好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吉首市纪委监委 姚娣)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