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一人一村”全覆盖督查

5月上中旬,溆浦县纪委监委组织委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全体在职在岗干部,深入全县94个贫困村,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入村督查,特别是“微腐败”问题线索;跟踪督促涉贫重点信访件办理,助推“动态清零”。共走访94个村1223户,召开座谈会123个,察看现场371处,督促整改问题61个。
在入村督查中,溆浦县纪检监察干部纷纷表示,“这次入村督查,不仅是带着眼睛和耳朵去的,而且是带着刀子去的,对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将动真格”。
强化作风建设 从严律己下村组
以上率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工作纪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去了就要马上干,干就要干出实效,是溆浦县纪检监察干部入村督查期间工作的真实写照。“一人一村、吃住在村、四不两直、走村入户。”下村督查,不仅要身到,而且要心到。为此,溆浦县纪委监委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入村督查时间不少于两天两晚,要认真填写《入村督查情况记录单》。全体委领导率先垂范,利用周末时间入村督查,在干部和群众心目中反响强烈。
“入村督查的这两天,我重点走访了祖师殿镇王钊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和部分贫困群众,通过面对面与贫困户交流,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与群众同吃同住,不仅拉近了身与身的距离,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溆浦县纪检监察干部吴厚华说。
“到了饭点时间,老百姓会热情地拉着我吃饭,我付现金他们还坚决不肯收,我就以微信的形式把钱转给当地的村干部,请村干部代为转交”,溆浦县纪检监察干部钟军说,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挺感动的,说明老百姓真正把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当亲人,同时也表明在任何时候,作风建设都不能丢。
护航脱贫攻坚 督促政策落地生根
“老乡,您现在身体还好吧?家里是否还有人读书?你享受到哪些扶贫政策?您对镇村干部是否满意?”每到一处,溆浦县纪委监察干部都会详细地询问。
“党的扶贫政策真的好,小孩读书有教育扶贫,省了不少钱,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另外,我还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上了宽敞明亮安全的房子。搭乘党的好政策,这日子越过越有味”,北斗溪镇光明村贫困户马学军对入村督查的纪检监察干部说,他对镇村干部都是十分满意的。
除了通过走访座谈贫困户了解基层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外,县纪委监委干部还走访了非贫困户,以求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北斗溪镇回春村张某是非贫困户,但十分关注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并向入村的纪检监察干部指出村党支部书记在处理扶贫事宜中存在违规现象,县纪委监委干部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依纪给予其相应处分。
“县纪委监委不偏不倚,处事公正,我很服劲。”举报人说,下一步,他将继续监督好村里的脱贫攻坚及其他工作,虽然是村里面的普通百姓,但还是想为村里发展出一份力。
据介绍,县纪委监委此次入村督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发现问题,对照具体问题倒查责任,严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严查扶贫资金拨付、使用、分配环节出现的虚报冒领、贪污侵占、吃拿卡要、长期沉淀等问题,督促脱贫攻坚政策真正落地,贫困群众真正受惠。
抓好信访化解 及时回应群众期待
溆浦县纪委监委针对信访问题,采取委领导一人包一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一人包一村,协助做好矛盾化解、息诉息访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督促责任区域内扶贫领域腐败信访举报件“动态清零”。
针对群众的涉贫信访举报,溆浦县纪委监委干部坚持把摸底调查、情感沟通、摆清事实、阐述法理等方面有机结合,坚持做到“三个必讲”:即讲实情,把已经查清的案件事实及认定事实的依据告知信访人,做到有根有据,促使信访人理清思路;讲法理,向信访人讲清对其诉求支持与否,对所依据的法律或政策进行解读,并对缠访闹访的信访人加强法制教育;讲情理,从生活常理出发,采用群众性语言,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加强与信访当事人的对话沟通,做到开诚布公、以理服人。
“从现在处理好的信访案件来看,很大部分都是因为沟通解释不到位造成的。”溆浦县纪委监委信访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有的是相关村干部处事方式方法太过简单,有的是相关村干部表达能力欠缺,与信访当事人之间造成误会。只有把话说开了,把政策讲透了,把情感融洽好了,很多信访矛盾自然而然就化解了。今年以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发现问题线索196个,立案27件,结案32件,查处121人,追缴资金32.99万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将以此次入村督查为契机,强化作风建设,提升监督能力、压紧压实责任、提升工作成效, 护航脱贫攻坚。”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这样说道。(溆浦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