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资阳:坚定的脚步只为他们的笑容

枇杷黄了,丝瓜熟了,从孕育到丰收,从青涩到成熟,行走在沙头镇的村落,开始懂得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意义。
我走访的第一站是杨爷爷家里。杨爷爷是沙头镇富兴村人,老伴刘奶奶今年也80岁了,早年夫妇二人都落下了不少病根,杨爷爷因车祸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刘奶奶也是病痛不断,靠吃药维持,儿子能力不足,不堪重负,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一进门,刘奶奶就张罗着我们喝茶,我问她都享受了哪些扶贫政策?大娘激动而略显颤抖地说:“谢谢你们关心,还是党的政策好啊,不然我们老两口子早就活不下去了。现在我们两口子是贫困户,医院药费都由政府报销,每个月镇上都有“家庭医生”来体检,儿子儿媳种丝瓜,收入还不错,孙女还享受了教育帮扶。”言语间听得出那份感激。我询问杨爷爷吃药的费用是否负担得起,老人笑呵呵地说:“半年了,俺俩人总共吃药花费只有八百多块,这点钱没问题。”翻阅着扶贫手册,桩桩件件详详细细,资料齐全,我心里更有底了。“爷爷,今年有没有信心脱贫?”老人家坚定地说:“我们家今年一定要脱贫,该我们享受的政策都享受了,政府对老百姓好,我们不能总跟政府找麻烦。”
走访完富兴村,我来到了不远的文兴村,一路村容整洁。来到村部,我一边查阅脱贫攻坚“回头看”的整改资料,一边了解了一下该村信访问题化解情况。看完资料,天空中飘起了细雨,我们一行决定先在周边走访。刚出村部,就被一排整洁的房子吸引了。有一户的大门是开的,我说明来意后,老乡连忙搬来凳子,邀请坐下聊聊。我查阅了他家的帮扶手册,赵某申请易地搬迁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也通过区里稻虾套养得到了产业扶贫的分红,自己还有一门技术开收割机,都收到了很好的效益。他对帮扶干部、国家政策都赞不绝口,对于未来,我想从他眉眼间展现的笑容就知道了答案。
从赵某家出来,我们接连走访了五户。大家都对村里的产业扶贫项目稻虾套养拍手称好。带着好奇,我来到了传说中的“宝地”,揭开了面纱。这是一片有507亩的虾稻田,当天的天气有点雾蒙蒙,放眼望去,看不到边。时间已是下午,这时候,水面上不少农民正在撒食喂虾。通过交谈,得知已脱贫或者还未脱贫的贫困户可以来做工,有180元一天,家门口就业。不过,督查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扶贫手册还是不够规范,工作还要再过细,干好实事的同时也要做好记录,和群众记明账、算细账。
看着乡亲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很踏实。是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这才是我们坚定前行的动力。(资阳区纪委监委 何文)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