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永州:发自内心的笑容

一点忐忑
尽管自己农村出身,插过秧、搞过“双抢”,但接到“冲刺问题清零、决战脱贫攻坚”重点帮扶行动工作任务后,心里还是没有足够的底气,在市纪委组织业务培训后,对帮扶工作手册又看了两遍。
根据安排,我与市扶贫办的领导分在一个小组,经与联络员衔接,由于这次帮扶行动市扶贫办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组织者,所以得到的答复时间很难统一,小组成员各自分头行动,本想在路上向扶贫办领导请教工作方法的想法破灭了。
5月9日,我起得格外早,收拾好衣服、被子、桶子等行李,并对自拟的工作流程和调查问卷内容温习一遍后,便独自驾车前往祁阳县白水镇屯金村。
初夏时节柔风轻抚,花红叶茂,但我无暇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路上心里在不停地打着问号:现在是农忙季节,“穷亲”们是否在家?是正在卷起裤管插秧?还是在地上收割油菜?村里民风可好?是否配合工作?……
一段插曲
在高德地图的引领下,50分钟后我到了屯金村。车刚停稳,驻村扶贫队的同志一边打招呼一边帮忙拿行李,尽管一再声明“虽然我很瘦,但我有肌肉”,但行李还是被他们“抢走了”。
我住宿的地点被安排在村委会办公楼一楼,这也是驻村扶贫队的“营寨”。环顾一遍,室内干净简洁,除了一张双层床,一套办公桌椅,还配有一间卫生间,遗憾的是卫生间未安装热水器。看来自带的“热得快”派上用场了,心中不免掠过一丝喜悦。
“蒋主任,这位是县委组织部的张××,这位是县纪委的李××。”放下行李刚迈进宿舍隔壁的小会议室,扶贫队于队长向我介绍了两位“不速之客”。
“我们这次帮扶行动市里作了明确要求,县、乡的领导和同志不能陪同。”我打断了于队长的话茬。
“蒋主任,他们是根据县委的安排,到各村督查扶贫领域作风情况的。”于队长连忙跟我解释。
“哦,不好意思,那你们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展工作吧。”我略显尴尬。
随后,县里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和镇里驻村领导陆续登场,经过简单的寒暄,才知道他们是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彼此在村委会“巧遇”,使我一次次陷入“挖耳当招”的窘境。
一种幸福
为力戒形式主义,我没有对驻村扶贫队提供的一大撂台账资料逐一翻看,而是重点查阅了全村整体概况、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回头看”排查整改台账。
接下来,在于队长的带领下,对从全村花名册中勾选的21户已脱贫户、未脱贫户、边缘户、四类对象中的非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
“光丫子(某贫困户的外号),您在不在家?等下我们过来做个入户调查。”于队长在详细地规划着走访路径。
“王老五(已脱贫的贫困户外号),疫情过后准备到哪工作?”于队长边走边跟村民热情地打着招呼。
“这是村里的垃圾桶,垃圾集中处理现在已成为村民的习惯。”“前面矗立的水塔共投资97万元,解决了全村303户饮水安全问题”......
看见于队长和扶贫队小盛如数家珍,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这幸福来源于扶贫队的力量下沉,来源于扶贫队员与贫困户的深度融合,来源于扶贫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一个微笑
“今天中午有六个菜开饭,伙食不错。”来到已脱贫的刘某家中,我略有一丝惊愕。
“因为我老公承包了附近的农网改造工程,请了几个人做事,每天要供工人的中晚餐。”刘某笑眯眯地答到。
“今年收入多少?小孩在哪里工作?”我追问到。
“预计有20来万吧,我儿子原来在金洞管理区当协警,因工资不太高,今年没去了,现在跟着他爸搞农网改造。”刘某的字里行间藏着微笑。
“这房屋装修得不错,共花了多少钱?”进入易地扶贫搬迁户家中,我对熊某家里的装修有点好奇。
“我是做泥工的,家里的房子是我自己建的,有些装修材料是工地上老板捐送的,所以建房自己只出了点力气,除了国家补助11万元,家里没花什么钱。”还没等我开口问建房成本,熊某便迫不及待地将享受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托盘而出。
“这次疫情对你务工影响大不大?生活有没有保障?”我顺便问道。
“家里种了田,够自己吃,我今年在外面做了一个多月事,赚了几千块,随着复工复产,形势会越来越好。”熊某笑呵呵地答道。
本来在调查问卷之外,我还设计了贫困户对扶贫工作是否满意?家里还存在哪些困难?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等问题,但从刘某和熊某的笑容中我已找到答案,也无需再问,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自然而坚定,这笑源自于对生活的自信,更是对扶贫变迁的一种认可。
一丝牵挂
因考虑到村支书要插秧、村会计正在建房,经与于队长商量,我将定好第三天召开的座谈会和意见反馈会合并提前至5月10日晚上。
本想少耽误村干部的时间,因村民每晚7:30—9:00都要到村委会的活动中心跳舞健身,由于广播音量太大,座谈会的时间只好推迟到晚上9点。
会上,镇里驻村干部、村干部、扶贫干部各自介绍了亮点工作、主要举措、制约农村经济的短板和弱项,同时谈了打算。可以说,座谈后屯金村的宏伟蓝图跃上纸面。
散会时已是深夜11点,洗漱后我躺在床上还是难以入睡,除了蚊子的热情好客、窗外的青蛙伴鸣,更多的是担心边缘户熊某反映屋顶漏雨的问题和已脱贫户刘某存在因病致贫的风险,这两个问题虽然在意见反馈时进行了交办,但镇里、村里和驻村扶贫队对因病致贫还未找到有效的破解方法。
一 声感谢
5月11早晨,我跟来时一样醒得格外早,因为昨晚约好早上7点在村会计家里吃早餐,于队长还要兑现对儿子的承诺(送他到幼儿园报到),弥补驻村期间所亏欠的父爱。
“来来来,大家赶紧坐下来吃,要不然面条就凝了。”村会计边倒茶边招呼着大家。
村支书、于队长、扶贫队员和我围桌而坐。桌上除了5碗面条,正中间还有一碗青椒炒血鸭,可见主人的用心。
“蒋主任,委屈你了,早餐比较简单。”50多岁的村会计显得有点羞涩。
“于会计客气了,这两天辛苦嫂子了。”我一边答道一边低头吃面。
咦?我碗里怎么有两个煎蛋,偷偷地瞄了其他人,碗里只有一个鸡蛋。考虑到卫生问题,我只好让胃受点“委屈”了,我深知这蛋里除含有铁、钙、磷等微量元素外,还有主人的细心和真诚。
餐后,依旧是扶贫队员小盛抢过了我的行李箱。将行李拿上车后,我准备将工薪阶层的标配香烟——黄壳芙蓉王散给村支书抽,不料熊支书这次却推辞掉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和天下香烟,边开封边说:“抽我的吧!这包烟是村里一个老板昨天送给我的,昨天在田里呆了一天,没时间陪你,确实不好意思。”
我知道熊支书昨天请了10多个村民插了一整天的秧,且请的村民中根本没有他说的所谓老板。
我接过熊支书递过的一支香烟,看他仍旧穿着发黄的白T恤、皱巴巴的裤子、沾满泥巴的拖鞋,黝黑的皮肤中嵌镶着四条较深的抬头纹……此时,我已无力戳穿他的“谎言”,为他用差不多一担稻谷的钱,换一包香烟来招待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工作队员而惭愧。
握手道别的那一刻,我的声音很低,低得有些硬咽。
车辆在高速路上奔驰,车内的一首《父老乡亲》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童年,滚铁环、踩高跷、“斗鸡”……这些儿时的游戏已逐渐被城市的喧嚣所取代,但父老乡亲的淳朴和善良却代代相传。(永州市纪委监委 蒋小兵)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