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邵阳:要扶真贫、真扶贫,更要稳定脱贫

邵阳县谷洲镇清水村是原清水村和鸟山村2016年7月合并村,全村共有24个居民小组,716户3046人,党员6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435人,四出五进调整后共有贫困户47户186人,现有3户11人未脱贫,村内耕地面积2510亩,小山塘45口,道路硬化15.8公里,标准水渠10千米,村活动室一栋,卫生室一栋,农村书屋一间。
5月14日至16日,按照市纪委监委的统一部署安排,我来到邵阳县谷洲镇清水村开展下村督查,先后走访群众10户,接待群众14人次,实地察看了村卫生室、覃家大桥建设项目、集中连片农田和大棚蔬菜水果种植基地等8处现场。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召开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座谈会,围绕清水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和下步发展思路。结合此次下村督查的所看所听所想,我对清水村脱贫攻坚以及下步发展方向有几个方面思考。
1.关于深化教育扶贫问题。清水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36人,其中51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享受教育扶贫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人员,在校就读大学生25人(贫困户占6人)、职业学校就读学生12人,其中有两名及以上在读大学生的家庭2户6人、在读普通中学的家庭39户86人。在走访中,我了解到普通高中生需承担学杂费、书本费、资料费、生活费等各项费用每生年均8000~10000元之间,在读大学生和职业教育学生需承担学费、资料费、生活费等各项费用每生年均10000~13000元之间。现行教育扶贫政策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一部分助学资金(每人2000-3000元/年),但是资料费、生活费等额外开支依然让贫困户难以重负,对部分贫困山区家庭特别是有两个在读学生的非贫困户家庭也是一笔难以支撑的开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扶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从解决辍学问题转向解决促学问题,从解决保学问题转向解决导向问题,逐步建立引导、激励和保障机制,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一批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从上级相关职能部门中争取一部分资金保障一批在读大学生,从企业和社会组织中争取一部分资金对口帮助一批职业教育学生,探索设立教育基金,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防止因学返贫因学致贫,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形成互帮互助良性氛围。只有这样,把贫困户子弟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才能真正把贫困户彻底解放出来。
2.关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问题。清水村在村内发展各类产业的能人有8人,解决就业岗位92个,年经营规模500万元左右。在外地开宾馆、办工厂、投资房地产的致富能人有12人,年经营规模共计3亿元左右。目前,村支两委设岗定编6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赵建民经营一家碎石场,解决就业岗位30个,村委委员覃艳玲是种田大户,承包水田410亩,解决村就业岗位20个,村调解主任谢兵球,在谷洲镇做建材生意。3人担任村干部后,充分发挥思维开阔灵活、人脉资源丰富、管理能力较强的优势,将村内通组道路、灌溉水渠全部进行硬化,引领群众自筹资金180余万修建覃家大桥,带领群众发展壮大养蟹养蛙养鱼、种荷花种蔬菜种稻谷等农业产业,有效开展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和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管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与相邻大塘村相比,清水村村支两委“能人强村”效应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持续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举措。建议一是实行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统筹各方面资源推动党务和村务齐头并进。二是坚决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将村支两委任期由“选一年、看一年、干一年”的3年延长至5年,有利于村支两委班子队伍保持相对稳定,沉下心来谋事干事。三是适当提高优秀村干部在“四类人员”比选中的比例,破除村干部成长的“天花板”,有效提振村支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积极性。四是村支两委换届在即,要结合换届工作,把一些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敢担当、有威望的致富能人充实到村级班子,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和能人效应,为稳定脱贫攻坚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3.关于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清水村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舒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山水自然禀赋优越,典型的江南水乡韵味。村内特色农业产业集聚,有集中联片千亩稻田、大闸蟹基地、大棚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和油茶种植园;自然风光秀丽,有一条类似天然湿地景观的檀江河、一座有500年建筑历史的古石桥、一个尚未开发的天然溶洞,还有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村庄布局合理、道路干净整洁,但也存在新建房屋规划杂乱、杂草丛生、垃圾堆放无序等脏乱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更要探索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既是当前农村最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支撑点。鉴于清水村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建议借助乡村振兴大战略部署背景,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建设工程,提前规划、完善基础,加快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利用距离市区近、交通便利优势,加快城郊融合,承接城市居民新型健康、养生、休闲、观光需求,探索“农旅合一”发展新模式,逐步培育一批有机农业、特色种植、家庭农庄、休闲观光等旅游产品,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后花园,为稳定脱贫攻坚插上腾飞的翅膀。(邵阳市纪委监委 杨卫平)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