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大通湖:认“穷命”的老何成了种粮大户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7-10 09:40 来源:三湘风纪网

    “曾书记,我家姣姣又拿了奖学金,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感谢你感谢你……”近日,我在东南湖村走访,恰巧碰到老何骑三轮车从田间回家便拉起了家常,脸上沾满是泥的他总是止不住的笑。
    6年前他还是个“认穷命”的庄稼汉,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回想起来,感慨万千。
    2014年,因收入低开销大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爱人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双亲和上学的儿女,全家6口人挤在3间破败的砖房里,生活的重担压在老何肩上,他有点力不从心。
    2015年,读高一的女儿姣姣因车祸左腿被截肢,休学在家,这样的打击让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老何觉得日子没了盼头。
    “我们家没得致富命。”每逢我们上门宣传政策,他总是把头埋得很深。“莫讲这些,这是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拉一把。
    每次上门我都带去书,和姣姣谈心,鼓励她不能因为身体原因就放弃未来,请了相熟的老师上门补课。复课后姣姣在学校模考中名列前茅,此后学习成绩稳步前进。
    2017年底我约上姣姣的班主任一起上门告诉老何“姣姣学习很用功,不出意外能上个好大学”。
    “真的吗?真好啊。”老何习惯性埋着的头抬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泪光,激动地握住老师的手,不停地说谢谢。
    这是孩子出事以后,我第一次在他眼里看到不一样的力量
    “谢谢老师也要肯定姣姣的努力,好成绩不是命数里带的,你说是吗?”我开始引导老何。
    “丫头出事后,觉得自己劳碌一世家里都不会有起色了,感觉盼头又回来了。”执拗的庄稼汉重燃生活的斗志,我和工作队开始帮40岁的他谋划出路,规模化种水稻,他家的水稻田每年亩产都要比左邻右舍高出几百斤,这是老何的长项。
    “我家经营田只有6亩,地不够。”
    “放心,田亩和资金我想办法。”夸下“海口”的我马上找到村支两委协商,最终村里流转68亩农田给老何,我为他担保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
    有了钱和地,老何的干劲就上来了,几乎天天泡在田里,为防止病虫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农技站的专家也多次到现场问诊。2018年秋天,我联系医院给姣姣装上了义肢,区政府奖励了姣姣3000元奖学金,她带着希望走进了心仪的大学。家里的水稻田亩产达到了2000余斤,除去农资开销,还余下7万多,老何一家顺利脱贫,生活的奔头重新开启。
    2019年,老何在郴州承包了200亩田地,凭借自己的努力,家庭年收入达到20万元,乡里乡亲都来找他讨教经验。“丫头在学校很努力,又拿了奖学金,她发狠读书,当爹的不能拖累她,我儿子现在学习成绩也进步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努力奔跑的老何,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努力学习的孩子,用学习的热情点亮了未来的希望。老何一家,未来可期,这便是帮扶的意义。(大通湖区纪委监察工委  曾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