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武陵区:低保户咋当上了“包租公”

“陈某家里有房屋出租,还开的轿车,怎么就吃上了低保?”
“哎哟,你莫小看他,别人现在是包租公,收租的钱都比你多……”
4月22日,我在武陵区东江街道基层信访接待日现场,听到了这样的反映。
“低保”“包租公”“轿车”,这几个“关键词”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立即对社区群众进行了口头承诺:“街道纪工委一定会认真查清楚此事,给大家一个满意答复。”
随即,我与街道纪检专干一道前往街道民政所了解情况。
“陈某是我们街道的居民吗?现在还在享受低保政策吗?”
根据街道民政所提供的低保档案资料,陈某,今年67岁,是东江街道居民,因长期患病被认定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陈某曾有一个患精神疾病的儿子,也因离家出走, 一直未回,1999年10月14日以死亡注销户口,妻子2005年5月也离婚离家出走。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家人。2017年4月,陈某向社区提出低保申请,2017年5月被予以批准。
中年丧子,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无基本经济收入,从档案资料中,我们没有发现可疑信息。
“难道低保审核的资料弄错了?”为进一步揭开疑团,我们决定前往陈某家中。
刚到陈某家,我便看见一辆黑色小轿车停放在破旧院落中,三间外表被简单粉刷一致的临建房屋映入眼帘。
“赶紧拿手机拍下来!”
此时,从其中一间房走出一名妇女。见到我们到来,她赶紧喊了陈某出来。听说我们是纪工委的,陈某显得有些疑惑。
“社区干部考虑到我家庭困难,无儿无女,一个人住也不需要多大面积。在他们的建议下,我就把自己的房子分成三间。我自己住一间,空出来的两间用于出租,一个月可以增加一点收入。”
听完陈某的介绍后,我们单独找这名妇女了解情况。她是汉寿人,和家人在这里做点小生意,院内停的车也是她老公的。由于是做油漆生意,租房之前就说好,给三间房屋外墙和内墙壁全部粉刷一下抵一点租金,现在每个月交100元租金租下了陈某这间房屋。另外一间则做为公用厨房和卫生间用。
当我们走进陈某自己住的房间。这间房大约15平米,摆着一张床,几把椅子,也没有家电和其他像样的东西,十分简陋。
这些情况,与街道民政所介绍的差不多。
当天下午,我们又来到了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民政专干告诉说,陈某吃低保的评议材料是真实的,也是通过社区居民和街道层层评议出来的。
“但为什么有群众表示质疑呢?”我问。
通过了解,原来社区干部没把低保政策宣传到位,加上陈某本人平时脾气不太好,邻里关系处理得有些紧张。
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我们首先在社区公示栏目中公布了调查结果,并在社区召开了信访公开答复会,针对陈某享受每月760元的A类特困人员低保相关政策向社区群众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我们做了陈某的思想工作,劝他多参与社区集体活动,更好的融入社区大家庭。(武陵区纪委监委 周进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