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入村督查手记】张家界:四年又四年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7-14 10:29 来源:三湘风纪网

    5月11日至13日,我被安排到武陵源区中湖乡定家庄村进行扶贫领域的入村督查,此行感受有三点。
    首先是感激。非常感激这次入村督查工作,单位安排给了我与武陵源区中湖乡再次相遇的机会。我在中湖乡工作4年多,上班的第一天就到了全乡最偏远的车家山村,离开中湖前一年包村的最后一站也是车家山村。此后,车家山与邻村合并为定家庄村,也就是我这次督查的驻扎地。感激这次督查让我在四年之后与它再续前缘,感激让我看到那么多可喜的变化,蜿蜒颠簸的山路改建成双向6车道的杨家界大道;一排低矮斑驳的平房也重建成2栋宽敞明亮的村部楼房;村级集体经济也突破了零的空白。最让我欣喜的还是人的变化,离开之前,定家庄原先两个村的村干部平均年龄50多岁,但现在大多不到40岁,当年的后备干部如今都已经成长为绝对主力,挑起了这个曾经是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重担。
    其次是惭愧。驻村期间,我看到村里的妇女主任利用午休时间帮老百姓在手机上申请电子健康卡,她说这是区里要求电子健康卡全覆盖,全村500多户2000多人,会操作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地务工,留守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所以她不得不一户一户上门帮他们申请注册。定家庄村地处偏远,农户居住相当分散,以我以前包村入户的经验,一整天只能走访同组的住户8到10户。我问她,这么多不觉得繁琐吗。她说习惯了,白天要忙着迎检还有其他工作,只能利用中午和晚上时间能走几户是几户,可能要半个多月才能完成。这个妇女主任和我一般年纪,当年入党时还是我组织的考察,如今已经在村里干了七八年。他们或许没有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支撑他们用大好年华守住这片穷山僻水的,不过是他们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满怀热情,对这里爱他育他的乡亲心怀恩情,他们愿意为此付出青春付出心血,他们把那些我们认为的繁琐都习惯成了邻里间的家长里短。再想想我们的扶贫帮扶,每月一次的下村走访都觉得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形式,对马上要开展的与结对户同吃同住的活动感到无所适从,都在想方设法解决住宿不便问题。和这群基层干部相比,我觉得惭愧觉得汗颜。我问自己,为什么觉得繁琐,因为骨子里就已经把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工作当成一种应付式的任务。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比他们少了什么?可能少的就是那份朴素的群众感情,少的就是那种融入乡村的情怀。我们更多的是把下的乡进的村入的户当成驿站,所以有些工作才会陷入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怪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宗旨意识错了位,我们的群众观打了折。如果我们不把它当成驿站,而是当成必须回归的终点站,那么我们的群众工作或许会少一些抱怨和敷衍,多一些责任和情感。
    第三是沉重。我驻村的3天,其中有两天这个村都在迎接扶贫方面的考核考察,白天才刚刚送走一批,晚上又开始加班加点准备第二天的迎检资料。他们向我大吐苦水,光扶贫方面的检查一年就数不胜数,国检、省检、市检、区检还有各种各样的交叉检查,而且每次考核标准和细则都不一样,他们干事的精力大多都花在了迎检上。除了扶贫,还有党建、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常规工作,动不动就提一票否决,加之今年疫情防控,具体的工作任务都压在了他们这一层,半年来提着的一口气一直没敢松下来。我们喊了这么久的基层减负,真到了基层,提到减负就只听到他们的叹息,我看到的好像每一项工作都随时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网上前段时间流行的作家方方说的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山”,而现在 “上面的一粒灰,落在下面,也可能是一座山”。这座山让我觉得异常沉重,但凡上面在制定政策,在提要求时能与基层多一点共情,下面那座山是不是会小一点,阳光雨露会不会多一点?所以我想,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的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上的工作要求,更应当是我们从人性出发去体谅基层关怀基层的一种自觉行动,纪检监察干部是不是也应当有这种悯人的情怀,怀着人性去精准监督稳慎执纪?(张家界市纪委市监委  孙若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