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慈利:脚下沾满泥土 心中装满群众

清晨,跨上陪伴自己多年的摩托车,慈利县南山坪乡纪委副书记卢银法一口气骑了22公里,前往自己联系的桃花村。
进入桃花村地界后,他将速度慢下来,沿途和村民打招呼。“卢伯来了!”对这个政府干部,村里男女老少大多都熟悉,亲切地叫他“卢伯”。
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卢银法今年58岁,是全乡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的政府干部。年初乡里筹划干部联村工作时,他本可以就近选择乡政府周边村,但他接手了最远的桃花村。
桃花村是2016年才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工作基础差,村干部力量薄弱,乡党委政府都希望他去联村。“他群众基础好,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南山坪乡党委书记许小武说,安排卢银法去联系桃花村,是希望他把村里各项工作都抓起来,让当地百姓都富起来,“他有这个实力。”
卢银法的实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他自2006年开始一直扎根南山坪,对全乡11个村的情况知根知底;另一方面,他愿意吃苦,在南山坪乡工作14年,他骑坏了几辆摩托车,不怕路途遥远,也不怕工作难做。
他甚至还“自找苦吃”。两年前,他主动要求联系距离乡政府20公里的双和村。双和村不仅路远,还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平均海拔810米,全村234户912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4人。
两年时间,他在双和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彻底拔掉了穷根,让村民富了起来。正因为此,乡里今年才安排他接手桃花村。
“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就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卢银法说,他愿意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仅是想给年轻的同事当好表率,更因为他心中牵挂百姓。
让贫困户脱贫摘帽,让群众富裕起来
双和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但在卢银法眼中,这里虽贫困却并非没有致富路可循。“我以前分管烤烟工作多年,这里昼夜温差大,种植出来的烤烟成色特别好。”卢银法说,要想拔掉这里的穷根,发展烤烟产业大有可为。
虽然干的活都是下地与泥土打交道,回家后的王平忠却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王平忠是双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来靠栽种几亩烤烟为生,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元钱。2018年,在卢银法的鼓励下,他将烤烟种植面积增至25亩,当年就获得纯收入5万多元,之后年年如此。2018年下半年,王平忠花十几万元对家中危房进行加固修缮,装修得跟城里一样。
50多岁的杨年珍是易地搬迁户,2017年搬下山后因为没有收入成了上访户。卢银法上门做工作,引导她种烤烟,从当年4亩到去年5亩,再到今年9亩,杨年珍的生活越过越好,从上访户变成了富裕户。
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技术,两年里,卢银法奔波在双和村种植烤烟的每一个角落。他动员所有力量种烟致富,甚至让坐在轮椅上的村民莫才文也加入其中。如今,莫才文种烟60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自立自强模范。
辛勤耕耘总有回报,2019年,双和村种植烤烟1050亩,实现收入420万元。其中,带动16个贫困户种植170亩,增收75万元。“与2017年的210万元相比,两年时间烤烟年产值翻了一番。”双和村党支部书记郭锋英介绍,双和村从过去全乡最穷村一跃成了最富裕的村。
除了直接带动贫困户种植,大力发展烤烟产业还给贫困劳动力带来了用工机会,增加了收入。截至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 173人已脱贫46户170人,剩下的一户将于今年底脱贫。
群众利益的奶酪,谁都不能乱动
今年不再联系双和村,卢银法的心中有些不舍。这两年,他全心全意助力双和村发展,早已与村干部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成了半个“双和人”。而村干部和村民待他,也如亲人一般。
然而,这样的和谐中也曾出现过“插曲”。“与双和村干部的关系,有段时间是有些尴尬的。”在联村过程中,卢银法发现之前村干部有套取3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村务支出的行为。
“他们一直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们之间关系也很好。”可感情归感情,作为乡镇纪委副书记,卢银法做不到视而不见,他将其立案。最终,村支书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另有两名村干部受到了警告处分。
“我是一名纪检干部,绝不允许有人乱动群众利益的奶酪!”处分结果下来后,有一名村干部不服,意见很大,卢银法反复上门做工作,尽力化解矛盾。“我诚恳地告诉他,这是我的责任,在党纪法规面前,人熟理不熟,我必须这么做。”
一面是铁面无私,严格执纪;一面是俯身为仆,躬耕民生。他带领村民提高烤烟生产水平,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修建机耕道、水渠……他的付出,大家看在眼里,村民越来越爱戴他,村干部也慢慢理解了他。
“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教训!”村支书郭锋英说,如今村里有养猪场、风力发电项目等集体经济,“这次教训提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规范财务。”(慈利县纪委县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