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常德:眼里有光 心中有希望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7-14 10:37 来源:三湘风纪网

    5月11日,根据委机关工作安排,我前往石门县三圣乡白临桥村、两河村督查扶贫工作。因为已经很久没有参与农村工作,对扶贫工作更是个门外汉,一路上我翻看着手中的资料,心里有些紧张和忐忑。
    车子行驶了近三个小时后,到达了目的地,眼前所见的农村景象是一片青山绿水,水泥道路干净整洁,错落在村庄的房舍大多是外墙美观的两层小楼,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贫困和落后,我暗暗感叹脱贫攻坚这几年,确确实实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而通过走访督察,我才知道,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还有农村人的心态和思想。
    “政府替我们把难题都解决了,日子越过越好。”68岁的邱令爱这么说。因为身体不好患有肾病,他经常入院治疗,仅去年一年就住院四五次。“住院费用自己只出一成,不然我们哪有钱治啊!不是国家政策好,我早就长了一身草。”得益于石门县的扶贫政策,邱令爱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儿子儿媳的就业渠道也得到拓展,邱令爱告知我们他的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政府给咱儿子搞了焊工培训,儿媳参加了月嫂培训,还学了那个泡茶的手艺,都是免费的。”
    “房子也修好了,路也整好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政策这么好。”78岁的田正明感叹道。他之前住在山沟沟里,生活多有不便,下雨天出门衣服直湿到膝盖,易地搬迁后他们的住房和出行问题得已解决。田正明的儿子女儿都长期在外,他和老伴儿在家相互照顾,说到自己的结对帮扶责任人,老俩口眼里闪着泪花:“对我们特别关心,比我们的儿女来得还勤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党和政府。”
    “只要身体没毛病,一双手肯干活,就能养得活自己。”64岁的丁敦玉说。他掰着手指头,跟我们算了去年的5万元收入:村公益岗位生态护林员工资10000元、在柑橘基地割草施肥工费3000元……他说自己不再是儿子的负担,还能用自己的劳动收入补贴儿子。2010年,因家庭贫困无力新建住房,丁敦玉买下了村里闲置的大队部旧楼,简单改造后入住。如今,脱贫后的丁敦玉指着屋前一大块水泥平地说,“我打算在这装个音响,给大伙跳广场舞提供个场地,政府帮了我这么多,我也想给村里做点事。”
    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得益于扶贫政策、也得益于自己的勤劳,脱离了贫困和落后。他们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眼里有光,心中有希望。(常德市纪委监委  聂鸾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