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隆回:巍巍大瑶山 浓浓帮扶情

5月14、15日,按照上级“一人一村、四不两直、走村入户、吃住在村、两天两晚”的要求,我来到离县城100公里开外,平均海拔超1350米的虎形山瑶族乡茅坳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督查。
初夏的大瑶山,古木参天,花枝招展,绿荫成林,梯田、云雾交相辉映,漫步明亮光滑的柏油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我竟希望脚步能再慢些,让视角带上泥土的新鲜。
他们的笑脸就是对“党恩情”最大的肯定
走访的第一位建档立卡户叫奉某陆,恰逢两口子正在家门口的田里插秧,得知我来意后,奉某陆老婆放下手中的秧苗,洗去手脚的泥土,笑容满面地准备生火做饭。几番推辞后,她才放下已打好米的锅子。“别看才刚刚插秧,可家里粮食还充足呢!现在有了钱买肥料,家里种了一亩多水田,足够我们一家人吃上一年多了。”半开玩笑半认真的一句话,化解了她要继续干农活而我要继续走访之间的尴尬。
“这是我妈去年年底在乡卫生院住院的一张单子,医药费近千块钱,按扶贫政策报销后,我们才支付了80多块。以前一般的小毛病在家里硬挺几天也就过去了,哪里有钱住院治疗啊,现在的扶贫政策我们贫困户真的没得说。”在张某南家里,当询问到家人近段时间是否有生病住院情况时,张某南儿子拿出一张缴款单。
现年46岁的奉某其, 一出生命运就和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双目先天性失明。与他交流时,惊叹他敏捷的思维和灵敏听力,或许就是“老天爷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你给打开一扇窗”,看不见任何东西的他走路竟然可以不用拐杖,全凭听力和感觉。几年前,为了生计,奉某其就在家门口不远的小河道里挖取河沙,县里禁止河道采沙后,早已习惯与命运抗争的他毅然挺起精神,为生活继续拼搏,开发了一项“特异功能”——凡是再复杂的竹制编织品,只要经他用手摸上一圈,他就能仿制出一模一样的来。帮扶干部见他有如此好的手艺,一边帮他物色新样品,一边帮他联系销路。此后,他编织精美竹制品不用再愁销路,利润也大幅提高,这让他喜出望外,生活早已不寄托于低保及残疾补贴了。
走访中,偶遇担任过四届县人大副主任的奉锡耀老人家,他已87岁高龄。新老干部的交流,他显得格外高兴,还特意拉来了老伴坐一起。交流中得知老两口偶尔也去县城子女家里住,但心还是离不开这巍巍瑶山,家里最近还喂了一条猪,老两口盼着年底儿孙回家团聚,把酒言欢。谈及现在的扶贫政策,他老人家竖起大拇指,“现在的精准扶贫,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实现小康,一个都民族都不能少,你看我退休在这和谐相处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一条条天路绘就了山区发展“新蓝图”
印象中的茅坳村还是15年前轰动全省的特大泥石流袭击事件,当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任省委书记亲临指导救灾。当时没有通村公路,大型机械不能到达,泥石流淹没的村子时,遇难的村民中,数人遗体都没能找到。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经典句子,成为了村民们通向幸福新生活的起点。现在的茅坳村一条条蜿蜒盘旋水泥路将一个个与天相接的小村落串联在一起。
县委办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茅坳村后,描绘出了全心全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幸福画卷。为解决村民出行难,消除安全隐患,多次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土生土长的贫困户沈修明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变迁,说起过去几年村里的变化,沈修明激动不已,“我们这个村以前特别穷,出行都困难,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而这几年,县委办在这里帮扶后,我们村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个组都通了水泥马路,摩托车都能骑到自家门口,再也不担心下雨天打滑摔跤的事了,笋干、蕨菜、高山蔬菜等土特产运输也方便多了。真的是要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这个好时代,过去做梦都梦不到的都实现了。我们这些人呐,只有继续奋斗,才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特色产业帮瑶山群众实现了“致富梦”
现年45岁的邹某高,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负债重担压得这位瑶山汉子喘不过气来。自建档立卡以后,与龙头企业鸿利药业签订了产业帮扶合同,家里种植的金银花从此有了价格保障,近几年家中仅种植金银年均收益近3万元,全家5口人的生活有了保障。“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金银花的农户心里底气更足了”邹某高指着村支两委精心布局的金银花种植园,眼神里透着幸福感。
“当驻村帮扶工作队得知我有加工猪血丸子想法时,引导我申请了3年的小额信贷5万元,政府帮我贴息,自己不用出一分钱的利息。” 这对邹同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利用这笔资金购买设备,建设了加工坊进行规模生产,并且与朱三宝现代农业公司进行了业务上的往来,加工猪血丸子两年就让他打了翻身仗,还清了债务,从此彻底摆脱了贫困,全家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茅坳村已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富晒土壤,逐步形成四大产业:以大花瑶景区为主的旅游产业、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两豆”(四季豆、土豆)为代表的特色果蔬产业和以猪血丸子为代表的特色腊味食品产业。当地农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农药化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扶贫干部“重点盯紧”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每次都能第一时间送上关怀鼓励,送上政策,赢得村民们真心点赞。
两天的走访,我有幸见证在脱贫路上,瑶山的贫困群众自强不息,以坚忍不拔的底气,彰显出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扶贫干部斗志昂扬地奋战在一线,不遗余力地践行着光荣使命,与广大瑶族群众特别是贫困人群结下了深厚情义,谱写出太多可歌可泣的扶贫故事。(隆回县纪委监委 刘仕栋)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